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态美成为阿坝永续优势 绿色福利滋养群众获得感

阿坝日报 2017-09-20 09:06 大字

核心阅读

●坚守生命线的高度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三区一中心”建设的核心与担当,是满足阿坝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使命,是着眼长远发展直面现实问题作出的必然选择

●维护生命线的制度

划“红线”标“底线”,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化,加速建立“生态阿坝”发展路径,在给人为活动划定限度的同时,守护着绿色的空间

●延展生命线的力度

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破解生态困境关键之力,以体制机制创新铸就绿色发展根本动力,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推动美丽阿坝由愿景不断走向现实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这是回应时代命题所作出的实践创新,体现了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的责任担当。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省“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阿坝州,将如何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新部署映照现实?

“要坚持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阿坝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藏区特色、阿坝特点的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加快‘三区一中心\’建设步伐。”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话语掷地有声,阿坝州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创新发展生态经济。

规划生态廊道,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从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到加快国家级清洁能源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吹响“生态立州”号角到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如同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最终成为阿坝州建设发展的目标追求。

青山染翠、碧水蜿蜒。在8.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阿坝州正用“留白”的手法,给生态留出了空间,让生态文明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永续发展的基础,一幅以绿色为底、意境深远的幸福美丽画卷正在阿坝人的手上逐渐绘就,清晰可辨。

随着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溢出效应也不断显现,生态自觉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发展”与“生态立州”已成为阿坝州未来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本版通过农牧民群众身边的嬗变、一条江河的流变、一户果农的转变折射出阿坝“以生态立州”的生动实践,触摸生态美给阿坝百姓带来福祉的最真切感受。

1农牧民群众身边的嬗变

沙地披上绿装

9月,秋意渐浓,若尔盖大草原上天气多变。

每当新的一天开始,若尔盖县辖曼镇文戈村村民都会早早来到沙丘,巡护治沙辖区,维护沙障,确保上半年新栽的高原红柳和草芽不被牛羊啃食。经过20多年的卓绝奋战,若尔盖已“驯服”2897公顷流动沙地,让23619公顷植被重新染绿草原。

若尔盖是全州生态最脆弱的区域,辖曼镇党委副书记阿王久说:“我们是兄弟市(州)的生态长城,慢不得!”

“黄河鱼”禁卖了

“几十年来,靠卖黄河野生鱼成就了全州闻名的老牌子。虽然现在不卖了,我们也一样能把‘瓦切鱼庄\’新品牌打造出来。”今年3月10日起,红原县瓦切镇瓦切鱼庄老板方晓荣积极响应禁卖黄河鱼的号召,如今鱼庄成功转型,以卖养殖鱼和本地特色牦牛肉为主。

瓦切镇各鱼庄的转型发展,是阿坝州野生鱼类保护的成功探索,在全州范围内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各地已纷纷响应,不断探索野生鱼类保护新路径、新方法,并为水生态保护献计出力。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从阿坝儿女内心的渴望,转化为全州上下行动的自觉。

农村不再“脏乱差”

干净!这是如今芝麻家村村民最直观的感受。

8月,正值雨季,浑黄的河水从九寨沟县白河乡芝麻家村穿流而过,位于村口的污水处理站却让人眼前一亮。没有肆意横流的脏水、没有纵横堆放的垃圾、闻不到明显的异味……记者在现场看到,入河口处经过处理后变得清澈的“污水”与雨季浑黄的河水泾渭分明。

污水处理站的建成,意味着芝麻家村43户村民乃至于400个床位游客的生活污水能够得到完全处理,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旅游产业的支撑让这个异地搬迁村村民“安下心来”。

这是九寨沟县第二座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工程,而在2013年马家乡胜南新村建设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及排污管网在全省都属首例。

铁腕治污敢“亮剑”

一份份成绩斐然的答卷,我们看到了川西北高原守护住的“绿色”底气。

一以贯之,这份底气的背后,是阿坝州坚守生态环保生命线,向生态环保违法违规行为时刻敢“亮剑”。

——茂县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未报批准擅自变更饮用水源取水口位置和数量,存在与供水无关的建设项目等问题。

目前,该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围栏围网、标识标牌、截污沟、截污池已建设完成。

——汶川县正在使用的2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均超出设计日处理量。

自环保检查以来,汶川县调剂资金150余万元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整改,目前完成整改率100%。

——理县两岔口水电站施工侵占米亚罗自然保护区缓冲区面积共计1.8589公顷。

罚!拆!改!三措并举,对违法建设行为处以重罚;无条件全面拆除进入保护区缓冲区内的所有设施设备;对枯死植被进行补植。

发现一家整治一家,铁腕治污绝不姑息。在环境保护大检查大整改过程中,全州上下持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更加“强”的执法检查、更加“硬”的举措手段彰显着阿坝为政者的治污担当。

2一条江河的流变碧水清流美如画

今年3月21日起,理县桃坪镇党委书记孙涛多了个身份——岷江支流杂谷脑河(桃坪镇段)“河长”。这意味着,他可以通过相应县级“河长”协调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到涉水违法事件中来,河长制的施行让此前单靠水务部门一己之力无法遏制的排污滥采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9月11日中午,秋老虎正劲,阳光火辣炙热。孙涛戴上草帽,穿上长袖衬衣,出发去巡查杂谷脑河桃坪镇段。

在槽沟入河口处附近,发现河边漂浮着一些西瓜皮,孙涛立即拍照留证,并通知责任区段内的护河员。不久就来人了,大家用长杆网兜将河岸附近的西瓜皮捞出来,并联系上附近的村民,现场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

继续沿着河岸往前巡查,孙涛重点查看有无倾倒施工垃圾等现象。

“刚开始巡查时会发现很多问题,但通过日常管理维护,加上两岸居民生态意识提升,杂谷脑河目前水流畅通、河道干净。”孙涛告诉记者,他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巡查一遍杂谷脑河,看是否有乱丢生活垃圾、违规排放污水、侵占河道等现象。

“以前不自觉往河里倒生活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愿沿河边走。”如今在桃坪镇,当地村民只要下午有时间,就会在河边散步消暑,自小在这儿长大的吴娇指着眼前清澈见底的河水感慨道:“这河水一年比一年干净了。”

杂谷脑河越来越好的背后,正是阿坝州以水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打造河长制的缩影。

背景链接:今年3月,阿坝州全面启动河长制。在积极开展河湖名录清理的基础上,成立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河长的高规格组织架构,全面建立了州、县(市)、乡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州、县(市)级均设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的第一总河长、总河长,全州496条河流设立907名河长。

3 一户果农的转变不卖梨子只卖景

金川县素有雪梨之乡的美誉,“梨子经济”在过去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高达4万余亩。如今“梨子经济”不景气,出路在何方——

青山苍翠,雪梨飘香。

9月,正值金川雪梨陆续上市季节,房前屋后的果园散发出诱人的香甜。

可惜,这样的美景却难以换回现实的“钱景”。金川雪梨市场陷入低迷已长达十余年,高达4万余亩的梨子带来的经济效益始终徘徊在2500余万元。

果农王启宏家早已不再费力打理梨树,“如果不是舍不得百十年的老树,早就砍了烧柴!”

无奈。谁也不知道,“梨子经济”何时重回大金川河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年来,一股乡村旅游的春风吹进金川县,激活了这里的梨子经济。这个并没有优势资源的高原农区县瞬间“火”起来,当地人习以为常的梨花春色和红叶秋景,如今成了外地游客趋之如骛的“世外梨园”。

“原来,想增收不能只埋头种田,还要学会吆喝卖风景。”如今搞起了乡村旅游接待的王启宏十分开心,梨花和红叶持续时间虽短,但是“卖梨花红叶”远比卖梨子多赚数倍。他说:“梨子卖得出卖不出,这不重要。梨花不开、梨叶不红,却是万万不可以。”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4万多亩梨园产区等同于占地4万多亩的生态景区,是一个超级生态宝库!”金川县旅游发展局局长吴永红告诉记者,如今,金川全县4万余亩梨林,仅一个花期就能吸引数十万游客。

以梨为媒,尝到甜头的金川人,将卖梨变为“卖风景、卖梨文化、卖生活方式”,从此认定生态经济,矢志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记者 秦远俊 哈斯满

制图 肖欧

新闻推荐

“十三五”末 四川省湿地公园和保护区将达70个 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2621万亩,湿地保护率达56%

四川省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近日正式印发,提出增强全省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全省建成湿地保护和修复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到2020年,四川省湿地面积不低...

若尔盖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若尔盖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