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筑牢绿色阿坝“生命线” 聚焦阿坝州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工作

阿坝日报 2017-08-22 09:06 大字

■记者 秦远俊

8月盛夏,草原上天气多变。每当新的一天开始,若尔盖县辖曼镇文戈村村民都会早早上到沙丘,巡护治沙辖区,维护沙障,确保上半年新栽的高原红柳和草芽不被牛羊啃食。20多年奋战,若尔盖已“驯服”2897公顷流动沙地,让23619公顷植被重新染绿草原,“我们就是拦沙长城,是兄弟县市的避风港,慢不得!”

若尔盖,是全州生态最脆弱的区域。

若尔盖恰如阿坝州的缩影,这让全州上下顿感压力在肩。

面对如山重负,州委、州政府铿锵应对:加码提速,守底线激活力,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目标,把建设生态文明当成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全州未来的长远大计,发展转型铸动力,让青山披翠、让碧水蜿蜒,坚决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到2020年,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着眼长远发展

维护生命线的制度,从源头留住绿水青山

几天前,金川县沙耳乡丹扎木村杨春贵在门前的果园里看到一只锦鸡从眼前飞过。锦鸡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上个世纪以来,在当地却几乎绝迹,杨春贵上次看到锦鸡还是多年前雪山脚下的原始森林里。

锦鸡飞回河坝,背后是生态环境的重生。

阿坝州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农牧民群众的生存模式,随着人口数量增加、过度开发利用等现状,带来的生态问题已不可小觑。历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倒逼调整。

率先停止结束“木头经济”,先后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岷江水生态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将“绿色立州”工作发展总体思路提升为“生态立州”工作发展总体思路,总结形成“三区一中心建设”,生态阿坝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进一步清晰和明确。

思路已笃定,破局靠改革。

从源头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正是改革方向之一。启动实施《川西藏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对5580万亩森林进行有效保护,生态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阿坝州岷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落实以水生态修复为核心的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涉及项目资金30余亿元;组织学习《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印发《阿坝州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和应追究责任的情形……

从今年3月21日起,理县桃坪镇党委书记孙涛多了个身份——岷江支流杂谷脑河(桃坪镇段)“河长”。这天起,他可以通过相应县级河段长协调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到涉水违法事件中来,“河长制”的实行让此前单靠水务部门一己之力无法遏制的排污滥采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一路奋进,发展底色也是绿意更浓。从源头伊始,一幅绿色为底、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正在阿坝人的手上逐渐绘就,清晰可辨。

直面现实问题

延伸生命线的力度,铁腕治污时刻敢“亮剑”

在雾霾侵城的大环境里,阿坝州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城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标率100%;

当水污染占领新闻封面时,全州划定的136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水域水质要求,达标率100%;

全州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等4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均控制在省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总量之内……

成绩斐然,这是川西北高原守护住的“绿色”底气;一以贯之,这份底气的背后,是阿坝州坚守生态环保生命线,向生态环保违法违规行为敢于“亮剑”。

——茂县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未报批准擅自变更饮用水源取水口位置和数量,G213线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与供水无关的建设项目等问题。

该县饮用水源整改项目已于3月28日启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5月8日经过专家评审;5月5日启动水文地质勘察,目前已完成并将成果提交至水保、行洪编制单位……目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围栏围网、标识标牌、截污沟、截污池已建设完成。

——汶川县正在使用的2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均超出设计日处理量。

针对绵虒垃圾处理场泄洪沟、防护网、雨水池等问题一一整改,原设计的渗滤液回喷蒸发处理系统已经改造完毕,目前已实现污水入渗滤液收集池、偷排雨水池清理回填、防护网安装建设竣工,渗滤液收集池污水位一周内下降深度达1.5米;针对水磨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泄露,于5月28日完成MBR发生器维修进入试运行。

——理县两岔口水电站施工侵占米亚罗自然保护区缓冲区面积共计1.8589公顷。

为此,理县坚决执行罚,对违法建设行为,处以重罚,罚款合计99140元;拆,对违法违规进入缓冲区的情况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于5月30日之前,无条件全面拆除进入保护区缓冲区内的所有设施设备;改,对枯死植被进行补植,撒草籽、栽种油松和高山柳树,恢复面积350平方米。

发现一家整治一家,铁腕治污绝不姑息。在环境保护大检查大整改过程中,全州上下持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更加“强”的执法检查、更加“硬”的举措手段彰显着阿坝为政者的治污担当。

保卫绿色空间

坚守生命线的高度,自觉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干净!这是如今芝麻家村民最直观的感受。

8月,正值雨季,浑黄的河水从九寨沟县白河乡芝麻家村穿流而过,位于村口的污水处理站却让人眼前一亮。没有肆意横流的脏水、没有纵横堆放的垃圾、闻不到明显的异味……记者在现场看到,入河口处经过处理后变得清澈的生活污水与雨季浑黄的河水泾渭分明。

自污水处理站建成,这便意味着芝麻家村“也和城里一个样”,全村43户村民、乃至于400个床位游客的生活污水能够得到完全处理,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旅游产业的支撑让这个易地搬迁村村民“安下心来”。

这是九寨沟县第二座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工程,而在2013年建设的马家乡胜南新村建设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及建设排污管网在四川全省都属首例。

近年来,全州已持续不间断投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2.45亿元,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座,日处理能力达8.3万吨;投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2.82亿元,建成城镇垃圾处理厂17座,日处理能力777吨;建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1座。

全州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31.99%,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到48.34%。

以污水之死,来换生态之生,背后凸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重。

一边是铁腕治污一刻不松,一边是保护建设步步先行。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破解生态困境关键之力,以体制机制创新铸就绿色发展根本动力,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治理能力,释放生态红利,推动美丽阿坝由愿景不断映照现实。

“现在的家乡甚至比童年记忆里更美。”在外漂泊多年的小金县90后小伙马炳刚决定回到日尔乡董马藏寨搞跑山鸡养殖的最大动力,便是家乡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适合无公害种养殖业发展。

无独有偶,今年3月10日,红原县瓦切镇瓦切鱼庄老板方晓荣积极响应禁卖黄河鱼的号召,“几十年来,靠卖野生鱼成就了瓦切鱼庄全州闻名的老牌子,虽然现在不卖了,我们也一样能把‘瓦切鱼庄\’新品牌打造出来。”如今鱼庄成功转型,现在以卖养殖鱼和本地特色牦牛肉为主。

是“底线”,也是“高压线”。瓦切镇各鱼庄的转型发展,是阿坝州野生鱼类保护的成功探索,在全州范围内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各地已纷纷响应,不断探索野生鱼类保护新路径、新方法,并为水生态保护献计出力。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从阿坝儿女内心的渴望,转化为全州上下行动的自觉,“功在当代”的黄金机遇期正在阿坝人的手里逐渐转化为“利在千秋”的绿色发展期。

新闻推荐

阿坝州196个环境问题 整改完成91.3% 阿坝州下一步将加强“问题清单”管理,加快推进整改工作进度,切实巩固整改成果,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打响大气

本报讯(记者秦远俊)8月8日,记者从州环保局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环保督察办要求,从7月起,阿坝州便对省环保督察组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全面分类梳理,按周动态调度。截至8月3日,省环保督察组反馈阿...

若尔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若尔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