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改革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阿坝州林业改革五年综述

阿坝日报 2017-07-24 09:06 大字

■实习记者 邹阳 记者 王和斌

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阿坝州森林资源富集,长期以来,林业是阿坝州的自然优势和基础产业,为农牧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在保障生态安全、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把生态建设摆在全州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全州林业行业紧紧围绕“生态立州”战略,在“生态优先、保护为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创新资源管理机制、优先改善林区民生,着力解决“林业、林区、林农”问题,实现了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创新机制重大突破、林区民生有效改善。

改革不停顿,发展永向前。林企发展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压力大、林业产业相对滞后等因素制约着阿坝州林业改革向前的步伐。为保护森林资源、守住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稳步扩大森林面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五年来,阿坝州林业工作紧紧围绕构建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持续深化生态保护建设、强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成功实现了转型增效。

林企改革见成效——产业发展实现突破

2016年全州林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农牧民人均林业收入1600元,较2011年的50.76亿元和406元分别提高87%和294%;

2016年林业产业收入达到3.17亿元,较2011年的0.87亿元增长264%;

……

在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工作中,阿坝州一手抓生态保护创新、一手抓产业发展振兴,创新探索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整合林企资金、资源、资产,坚持“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思路,多渠道兴产、多门路创收,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林企不兴,林业难立。

州林业中心医院是阿坝州林业企业重要组成部门,多年来因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未能成为阿坝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后方保障。2014年5月,阿坝州委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面管理该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服务品牌,使医院医疗技术迅速提升、功能配置有效完善、医院管理有力加强,切实发挥了引进内地医疗人才和先进技术的载体作用,成为阿坝州在成都市的后方医院、医护人员培养基地、离退休干部康养中心。

经过三年的托管,州林业中心医院面貌焕然一新,业务收入和职工待遇大幅提高。2016年,医院实现业务收入5063万元,较2013年的1932万元增长162%。

这是林企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全州林业企业转型发展、改革创新树立了榜样、增加了信心。

2016年6月,岷江局在成都市青白江建设的“四川大西南建材城·青白江国际木材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交易中心占地347亩,拥有物流库房5.6万平方米、露天堆场2.76万平方米、办公综合楼3.6万平方米,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木材与木制品交易中心,经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全国七大木材专业市场之一。

大西南建材城现已入驻商家350余户,1058个货(铺)位全部租出,预计2017年实现收入1750万元。目前,大西南建材城正积极参与筹办今年9月将在成都召开的第七届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和2017首届中国(成都)国际木材建材与木制品采购交易博览会。大西南建材城品牌已经打响,逐步走上世界舞台。

阿坝州林区电站由于技术落后,多年来没有稳定的收入,改革转型势在必行。川西局装机3000千瓦的甲司口电站和装机3200千瓦的漆树坪电站先后于2013年和2016年建成投产,每年实现收入800余万元,盘活了企业经济。

为实现集约增效,州林业局组织南林局、松林局和壤林局共同出资7600万元实施白水河电站技术改进,将装机容量从2600千瓦提高到8000千瓦。目前已完成设备采购,预计今年10月投产;观林局装机2000千瓦的线碉沟电站完成设备安装调试,6月底成功投产。

4个电站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收入可达到2200余万元,将成为阿坝州林企在“天保工程”以外的持续收入来源。

五年来,在林改过程中,阿坝州林业企业广开门路、多元经营,积极拓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发展。“阿坝森林人家”酒店联盟就是阿坝州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林地多元经营、规模经营的一个典型代表。

据统计,全州现有8户林企建成15个宾馆(酒店)、共有床位1700个,通过抱团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2017年预计实现收入4000万元以上。

同时,各企业积极拓展多种经营,努力实现多渠道增收。岷江建筑公司正争取晋升建筑总承包一级企业资质,2017年预计收入1.8亿元;南林局石油加油站、马林局液化气站2017年预计收入将达到4300万元以上;岷江环卫公司2017年作业面积440万平方米,预计收入2000万元……

机制创新有进展——改革之路孕育希望

五年来,阿坝州积极探索保护机制创新、发展机制创新、保障机制创新等林改新模式,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和动力。

——创新森林保险模式。自2013年以来,阿坝州与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合作,将保险的“事后赔偿”转化为灾害的“事前预防”。该公司从保费中安排专门经费购置1000余台(套)林业灾害监测设备,聘请6600名农牧民参与管护,有效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并帮助农牧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创新自然保护机制。整合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等资金,加快“一区两园”的规划建设, 推动林企向自然保护体制转型,服务全域旅游、助力绿色发展。2012年以来,全州晋升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5个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综合管理能力有效提升。6月13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三奥雪山、梦笔山等5个省级森林公园。

——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把国有林区按一定面积划分为基本网格,将林地资源变化、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落实到网格,对资源现状实施动态监测;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建立集GPS定位、信息采集传输为一体的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管理人力物力动态调配,有效提高了管护实效。2016年,全州1478名农牧民配置到网格、转化为生态管护员,实现人均年增收1万元。

——创新林业生态扶贫机制。2016年,州林业局筹资300万元在若尔盖县开展生态脱贫攻坚试点,补助该县野生动植物保护资金150万元,整合岷江局森林管护费80万元。在该县聘请了300名贫困农牧民参与森林管护和湿地巡护,户均年增收1万元,实现了依靠群众保护生态、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维护社会稳定“三赢”局面。

与此同时,州林业局大力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构,将400余名机关工作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把管理层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以增加职工收入为驱动,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发展、推动发展的积极性。

2014年,州政府同意设立4000万元的林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造林绿化施工资质审批制度。截至目前,累计筹集550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其中补助州属林企14个项目、4900余万元。10户州属林企申领了甲级资质证书,4户林企先后中标5个造林绿化施工项目,中标价合计3379万元。

近年来,州林业局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以发展解决森工历史遗留问题、促进行业稳定。

2012年以来,阿坝州采取政府兜底的形式,先后解决林企900名临时工参保补助800万元,职工医保缺口4998万元,同意林企医保全面实行“州级统筹、州级管理”;解决职工医保缴费补助4000万元、250余名退休教师待遇补差3050万元。

统计显示,五年来,林企主动承担主体责任,累计补缴养老保险欠费5137万元、解决拖欠退休人员的门诊费1600余万元、实施棚户区改造3205户,切实维护了职工利益。

五年来,阿坝州林改工作成效显著、创新有力,但与林业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全州林业行业将持续推进产业发展、继续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推动林企改革,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建成美丽阿坝添砖加瓦、砥砺奋进。

新闻推荐

7月邂逅若尔盖最美草原 和当地群众一起庆祝夏季到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花的海洋,或在高山之巅,或在深山峡谷,或在水岸湖边,甚至辽阔草原……7月的若尔盖正是百花开放、万紫千红之时,雅敦节期间,众多藏族歌手将与当地群众一道载歌载舞“庆祝夏季到来”。...

若尔盖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若尔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