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非遗文化更“年轻”——记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学员卓觉玛

阿坝日报 2022-03-24 10:21 大字

■让卓斯杰尼玛初 记者 泽英

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媒体技术,古老而富有魅力的非遗老手艺就会被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家好,今天是藏历大年初一……”近日,壤塘县藏式陶艺传习所学员卓觉玛正在家中录制日常生活的短视频,短暂的打过招呼后,切入正题,开始为粉丝们介绍藏历新年的习俗。

看见眼前这个活泼开朗、孜孜不倦为粉丝介绍习俗的卓觉玛,曾经还是一个腼腆的牧家姑娘,她出生于壤塘县中壤塘乡查托村的一个牧民家庭。

当年,5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都仰仗着家中的父母抚养,没有一技之长的父母唯有用体力赚取钱财,但在这离县城40余公里的村寨里,唯有放牧和挖药这两种维持生计的方法,所以家里的生活谈不上食不果腹,但也绝对算得上贫困,卓觉玛就在这方草原上生活到了16岁。

正值卓觉玛懵懵懂懂的年纪时,同村的邻居女孩们嫁人生子,作为同龄的卓觉玛在她们的生活里仿佛看见了那一眼能望到头的余生,其实那时该村的女孩过得都是一样的生活,只是早慧的卓觉玛不想过这样平凡的生活。开明的父亲得知了卓觉玛的想法后,竭尽全力找到当地的藏陶手艺人,让卓觉玛能学一技之长。虽然不能实现卓觉玛彻底改变未来的需求,但能够学一门技术,还能够补贴一份家用,这让卓觉玛感到无比满足。

2010年,壤塘县提出“文化优先”战略,将文化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旗帜,上下一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挖掘整合非遗资源。

2016年,卓觉玛所在的壤巴拉藏式陶艺通过评星定级正式更名为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为培养非遗文化稀缺性技能人才,壤塘县鼓励各传习所通过让学员走出去、把文化请进来的方式全面挖掘、发展失传的古老技艺,卓觉玛等第一批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的学员,成为这场“文化扶贫”工程的主力军,获得了前往深圳、西安、景德镇等地学习更加先进的制陶工艺的机会。

“刚开始到外面学习,我们沟通上有很大的问题,我也听不懂汉语,所以学起来很困难,但在两年后,沟通就基本没问题了。”卓觉玛用寥寥几句带过的求学生涯中,除了沟通,还包含了生活环境、文化差异、远离亲友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困难,但坚韧的卓觉玛清楚地知道这是她改变未来的最好捷径,于是从学制陶到学习汉语、历史、政治她一样不落,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多面手”,拥有了每月5000余元的固定收入。在6年的制陶生涯中,她也迷茫过,当一次次期待化成次品,当采土、炼土、拉坯、修坯、烧制……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她也质疑过、无奈过,但每当一份泥土挟水蘸沙、浴火成陶时,当一个个深藏于藏文化历史中的藏陶重现时,她的迷茫无奈与曾经那份为生存的妥协都被锤炼成了对藏陶技艺的执着。如今,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拥有了两百多种产品,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他们制作的藏陶工艺品,也顺利销售到西安、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甚至远销海外。

“00后”的卓觉玛注定是“不安分”的,随着传习所的产品打开市场,她的技艺也日趋成熟,她萌生了让更多的人关注藏陶技艺的想法,于是她盯上了短视频这个途径,于2020开始拉着小伙伴开始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拍摄短视频,从制陶、生活日常再到当地的草原文化,她让非遗文化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年轻活力”。如今,在短视频领域小有所成,积累了近6万的粉丝。

“我希望,我能通过短视频,让更多的人知道壤塘,了解壤巴拉文化。”卓觉玛正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

新闻推荐

壤塘县河道砂石资源开采权拍卖公告

壤塘县河道砂石资源开采权拍卖公告经壤塘县人民政府批准,受壤塘县水务局委托,定于2022年3月9日10时在阿坝州公共资源交...

壤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壤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