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人”变成职业新农民
壤塘实施“六新”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周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中成10月24日,在壤塘县岗木达镇达日村,村民仁青巴从地里拔出几根比手臂还粗的萝卜说,这些萝卜还没出县城就会被卖光。
今年46岁的仁青巴,之前曾是地道的“游牧人”,现在却是全县出了名的有技术的专业菜农。他的身份转变,是壤塘县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育的结果。
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今年,壤塘县政府出台《壤塘县加快“六新”工程“五三”行动建设实施方案》,计划通过5年时间,实施建设新环境、引导新风尚、培育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养成新习惯、过上新生活“六新”工程。
培养新农民。壤塘县邀请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研究员、教授对农牧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包括《云上智农》《科学施肥技术》《农业面污染防治实用技术》《马铃薯规模生技术》《大棚养植技术》等实用知识,还组织学员到州内外的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目前,壤塘已开展专业化培训8期527人,逐步构建了一批懂文化、懂技术、懂政策、懂科学、懂法规、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种菜就要像管孩子一样去管理。”仁青巴说,耕地、覆膜、打孔、播种、锄草、上水、施肥,种菜的每一步,通过培训自己都掌握了。
2017年,仁青巴在乡镇干部、农技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将自家的全部土地种上了豌豆、胡豆、莲花白、莴笋、花菜等10余种蔬菜,当年就增收了7万余元。
“这几年种菜,每年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仁青巴说,今年,他还新建了两个蔬菜大棚,丰富蔬菜品种。附近村民也尝到了种菜的甜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小菜园,不仅可以自己吃,多的还能卖。
产业是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壤塘坚持科学布局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体系。上寨片区依托G317文旅产业廊道重点发展“交通+”“旅游+”双低油菜等产业;杜柯片区依托县城打造县城物资供给基地,重点发展中小微园区和畜牧等产业;则曲河流域五个乡镇依托生态、文化、土地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畜牧养殖、蔬菜及黑青稞种植、商贸流通等产业。
石里乡下大石沟村为发展产业,连续5年总投资50万元,采用节水灌溉方式种植青杠木耳3万余棒,发展联户牧场养殖牦牛374头,同时发展跑山鸡、高原中蜂等产业,并引导村民种植赤芍、大黄等经济效益高的种植业。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分红最高的村民获9000余元红利。
此外,壤塘还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查漏补齐和改善提升行动。目前,已在全县11个乡(镇)围绕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500余处,完成“户改厕”1849户,家居环境改善716户,新建消防水池377座,配套排污管50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新闻推荐
■王廷妮尼玛初“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近日,壤塘县宗科乡日斯满巴碉房党性教育基地红歌嘹亮,来自壤塘县司法系统的...
壤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壤塘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