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藏香 弥漫幸福的味道
8月2日,藏族女孩麦莫(左二)和同伴们点燃刚制作好的藏香,一起品味幸福的味道。
一支支藏香全靠手工用牛角挤压成型。
藏香的制作如今依然延续古法。
上壤塘乡雪木达村农牧民麦莫正在挑选制作藏香的草本植物。
8月2日,从事藏香制作的农牧民在草原上采摘用于制香的草本植物。
上壤塘乡仁棚村农牧民秀罗晾制做好的藏香。
上壤塘乡仁棚村农牧民求宗已经成为藏香传习制作所里小有名气的制作师。
上壤塘乡仁棚村41岁的农牧民俄琼正将不同的植物混合、配伍在一起研磨。
上壤塘乡仁棚村农牧民旦足将制作藏香的植物研成末。
8月2日,20岁的藏族女孩麦莫和同伴在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镇的藏香传习制作所里试点了一根他们新近制好的藏香,很快,那种带有独特草本植物香气的味道就弥漫开来。
壤塘,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财神的坝子”。如今,中壤塘镇的则曲河畔新建起了一座座非遗传习制作所,藏族唐卡、藏医药、藏族服饰、藏族石刻、藏茶、藏香……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来自草原的农牧民子女所传承,“财神的坝子”上的这些非遗传习制作所正带着大家一起脱贫奔小康。
麦莫从职高毕业后,就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藏香制作师和讲解员。“这个季节是最美的,能在周边山上找到好多有独特香气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制藏香要靠它们。”通过学习古法藏香的制作,麦莫一边传承着非遗文化,一边还能挣钱补贴家用。古法时轮藏香有着1000多年的制作历史,需上百味藏草药按配方调配。直到今天,制作者从原料的采摘、研磨、配伍、搅拌、成形到晾制、窖藏、包装都依然恪守古法。2008年,古法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年前,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时轮藏香传承人马角玛创立时轮藏香传习所,将这项技艺免费传授给周边村民。到今天,已有200多人接受藏香理论和制作技艺培训,数十人熟练掌握藏香制作技艺,古法藏香有了年轻的传习人。来传习所学习的农牧民子女很多都来自贫困家庭,现在他们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传习古法工艺的同时也实现了稳定脱贫。难怪麦莫说,她从藏香里能闻到幸福的味道。
近年来,壤塘县委、县政府以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为依托,不断提升群众自觉脱贫、主动创富的自信心,逐步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如今,已搭建起了包括藏香、藏戏、藏药、梵音古乐、唐卡、石刻、陶艺等47个非遗传习所,传习所的建立使一大批本土民间技艺传承人重振信心、重拾技艺,更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参与和投入,那些被搁置被遗忘的民间技艺,又重新回到了农牧民群众身边。
今天的壤塘县有3000余名农牧民群众从事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学习民间技艺,制作文化产品,拓宽增收门路,人均月增收300元以上,截至2019年9月消除贫困人口1600余人。
本报记者 尹钢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付玉芳)去年以来,壤塘县采取“农户+产业”“技能+就业”“线上+线下”措施,持续推进内生扶贫。农户+产业。种植道地中...
壤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壤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