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过上“牛日子” 养牛专业户何京的脱贫记
■张康志 记者 泽英
4月20日一大早,何京就在自家的牛棚前忙碌起来,清扫牛槽、喂草饮水、整理圈舍……看着膘肥体壮的牛,何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一切还得感谢政府的脱贫好政策。”何京一边忙碌一边和记者聊起了他脱贫的点点滴滴。
何京是壤塘县蒲西乡尤日村村民,一家3口,妻子三巴四姐因患慢性病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儿子年幼,家里的开支主要靠何京打零工、挖药材来维持。
妻子生病,缺土地、缺发展资金……一个个困难如同拦路虎,不甘心就此贫困的何京经常思考应该怎样谋求发展出路。
“是脱贫攻坚好政策给我带来了希望。”2014年,何京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靠着易地搬迁政策,一家3口住进了新房,同时还有低保、草奖等政策性收入,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政策收入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何变“输血”为“造血”是关键。虽然何京家的生活经过国家政策的帮助有了起色,但不能只看眼前,要着眼长远。无资金、无土地、无技术,如何帮助何京稳定增收,这让尤日村帮村工作组陷入沉思。
尤日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村寨,村里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7万亩,草场资源非常丰富,畜牧业发展有很大的空间。何京具有较好的养殖能力,守着丰厚的草场资源、拥有较好的养殖基础,却戴上了贫困的“帽子”,该村的帮村工作组经过综合考虑后,鼓励他发展养殖业,并为他担保小额信贷5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之后,他又向亲戚借了5万余元,慢慢开启了肉牛养殖路,脱贫希望从此点燃。
好事多磨。起初何京的养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何京尽管对这批肉牛悉心照顾,可部分牛还是生病了,眼看旧债未还又添新债,何京急得忙着找农技员“支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专业畜牧人员的培训以及后续的技术支持,渐渐地,何京的养牛事业有了起色,2018年出栏牦牛30头、收入16万元,2019年出栏牦牛52头、收入35万元。他不仅如愿脱贫,还盖了两层楼的小洋房,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养牛专业户。
如今,由于管理到位,喂养精细,何京的牛更是不愁卖,对他来说,牛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和“钱袋子”。
“有了党和政府及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我的产业才能发展起来,以后,我将帮助乡亲们共同发展产业,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何京说。
看着何京养牛赚了钱,村里不少贫困户也跃跃欲试。为此,帮村工作组将村集体经济资金投入到发展联户牧场中,2019年,全村出栏牦牛500余头,直接经济收入达300万元,牦牛存栏达5000余头,出栏率提高到10%。
有了固定收入,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心思齐、人心思进蔚然成风,在养牛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尤日村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大家奔向好日子的干劲儿更足了。
新闻推荐
■何倩从白衣天使、公安干警、基层干部等“最美逆行”,到党员干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从携手构筑联防联控、...
壤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壤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