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丢掉“贫困帽”奋力奔小康

四川经济日报 2019-12-13 06:33 大字

宽阔的柏油马路,整齐划一的藏式木房,朴实幸福的笑脸……作为国家深度贫困的壤塘县,随着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步伐正迎来“摘帽”的重要时刻。

近年来,壤塘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六个一帮扶”总体要求,凝聚调动一切力量、整合利用一切资源、广泛汇集一切智慧,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

观念变了 出路多了

基础设施短板、生态保护保护重任、气候条件恶劣。壤塘县充分认识到想要脱贫,必须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越贫困,越要转变思想。

“安贫可耻、脱贫光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走在壤塘的村寨牧场,到处都是脱贫攻坚,激发动力的响亮口号。在远山牧场、田间地头、寺庙僧舍、农家牧户,帮扶力量积极收集困难诉求,建立清单台账,制定脱贫措施,围炉夜话,夜宿农家,与村民牧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断的努力,使广大农牧民实现了从“过得去”到“过得好”的观念转变,涌现出巴尔让、周龙、罗基等一批靠自己努力致富的带头人。

“我儿子在温州打工,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了。”石里乡村民热力果感的自豪得益于壤塘县“一户一就业”的工作目标,把就业扶贫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有力推进,全县先后输送230余名壤塘青年与温州、绵阳企业签约就业。近年来,壤塘县开发11类生态公益性岗位,2136名贫困人口实现生态扶贫全覆盖;建立非遗传习所27个,3000余名青年从事文创产品制作;从闲人到能人,壤塘打通了扶志扶智“最后一百米”,为群众脱贫摘帽做足了思想保障。

条件变了 想法好了

“以前住在远牧点,用电、用水都很恼火,孩子们读书要走上几十公里,现在水电通了、学校就在身边,生活越来越好了。”中壤塘镇查托村的村民罗基回忆起以前在远牧点居住时的日子一脸感慨。如今,走进中壤塘镇查托村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入户,盏盏太阳能路灯点缀其间,背着书包的小孩们穿梭其中,远牧村有了新模样。

近年来,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居家环境改善一项项安居工程在壤塘落地,村村寨寨居住环境整洁美观,实现12个乡镇、60个行政村通硬化路,完成农村90%通寨路和入户路,解决大部分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53个村通网电,63个村(社区)通讯网络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85户、易地扶贫搬迁730户、家居环境改善1488户,建成32个幸福美丽新村。

产业富了 钱包鼓了

“今年年底我们将把今年收益的三分之二拿出来进行分红。”石里乡下大石沟村工作组的王彬说到今年有27万元的分红时满脸自信。

下大石沟村土地贫瘠,农牧民过去以种青稞和马铃薯为主,集体经济有名无实。自2012年后,下大石沟村在东方电气集团定点帮扶下建村口综合旅游服务站、规模化种植青杠木耳、联户牧场牦牛现代化养殖等三大产业,打造出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路子,今年合作社收益40余万元。

为破解农牧民群众增收路上的“拦路虎”,该县坚定不移打出“精准拳”:蔬菜种植基地、电商实体店、旅游接待点、藏家乐、酒店、藏式家具厂等一个个村集体产业在壤塘落地生根,该县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截至2019年底,全县60个村都有了各自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实施集体经济项目127个,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50余万元。

如今,放眼壤巴拉大地,依托更多的优惠政策、更适宜的产业项目,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张康志 尼玛初 桑木周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科技城法治创新大赛颁奖

本报讯(赵银熙兰惟茜)昨(9)日下午,绵阳市举行“首届中国科技城法治创新大赛”颁奖典礼。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陈久明,绵阳市...

壤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壤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