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助力 藏区国贫县变了样

四川日报 2019-10-29 06:21 大字

从2009年定点帮扶深度贫困县以来,交通运输部先后派出22人到四川驻点,形成了州、县、乡、村全覆盖的驻地扶贫队伍。,“交通+”助力 藏区国贫县变了样。

“壤塘昨天又下了一场雪。”10月25日,电话那头,联络组成员赵煜民告诉记者,他即将度过在壤塘县的第二个冬天。

2018年9月,赵煜民主动申请成为交通运输部新一批选派驻点人员,来到了壤塘县。这是阿坝州最偏远的一个县,全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空气中含氧量本就低,冬季植被少更加缺氧。刚来的时候,赵煜民因缺氧头疼,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走路稍快都累。“在高原藏区住久了,联络组的同志身体状况都有些变化。”他说。

让大家坚持下来的,不只是工作责任,更有一份对藏区人民的深情。

赵煜民挂职的吾依乡吾依村有一个7岁的小男孩尕灯,父亲几年前因病去世,现在他与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第一次见面,尕灯就拿出最美味的零食——一包方便面请赵煜民吃。后来,穿上爱心人士捐赠的新衣服,尕灯开心得就好像过年一样。“尕灯在藏语里是‘好日子’的意思。”赵煜民告诉记者,希望壤塘困难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希望尕灯能经常穿上新衣服。

破除瓶颈“交通+”助贫困县摘帽

脱贫奔康,交通须先行。联络组定点帮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交通瓶颈问题。

联络组组长张焘已在阿坝扶贫570余天,经过多方走访、深入调研,掌握了藏区交通脆弱现状,了解到“快速通道缺乏、公路网络不完善、运输组织方式单一、出州通道单一、抗灾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

在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下,联络组大力实施“外通内联”干线路网建设和“通村畅乡”工程。目前,阿坝州壤塘县、黑水县、小金县和甘孜州色达县均有两条以上三级公路通道对外连接,已提前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仅剩两个建制村未通客车。

结合4县自然资源和区位环境特点,联络组推进“交通+扶贫”深度融合:在黑水县实施“交通+移民+产业”扶贫,在小金县开展“交通+电商+产业”扶贫,在壤塘县实施“交通+生态+文化+旅游”扶贫,在色达县开展“交通+产业+教育”扶贫。

“交通+”特色帮扶模式为4县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金县已于2018年实现摘帽,黑水、壤塘和色达3县也计划在今年实现摘帽。2018年底,4县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5%。

新闻推荐

壤塘县尕多乡切洛玛村绵壤农旅结合示范基地

“高原牧民不仅吃上了自己种的新鲜瓜果,还把反季节瓜果卖到了马尔康、成都。”近日,在壤塘县尕多乡切洛玛村绵壤农旅结合示...

壤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壤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