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智+扶志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家庭生活报 2019-10-22 00:33 大字

驻村扶贫干部申洋看着丰收的紫土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省卫生健康委对口壤塘扶贫全覆盖

第6个国家扶贫日特别报道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田琳琳

四川省卫健委党组紧紧聚焦2019年壤塘县6个贫困村退出、322户1447人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工作。2019 年以来,委机关及直属单位共选派壤塘县驻村工作队队员19名(含6名第一书记)到壤塘县5个乡镇的11个行政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其中与委机关及直属单位结对帮扶行政村7个。统筹中央、省级资金、壤塘县“挂、包、帮”剩余资金共2397.48万元,帮扶145个项目。助力壤塘县6个贫困村实现退出。同时,专门成立驻村帮扶工作机构,明确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工作分工,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以党建引领,深入开展产业助推脱贫,采取扶贫助学、提升教育等措施,实施帮扶壤塘县扶贫全覆盖。

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村民回报社会

秋日的壤塘县蒲西乡斯跃武村,蓝天白云,艳阳高照。52岁的贫困户耿底正在商铺前售卖冬虫夏草、蘑菇等土特产。

斯跃武村四玛吾拉寨王四姐79岁高龄,膝下无子女,身体条件和家庭条件较差,几年前老伴去世,乡党委政府评估家庭情况后将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但她本人不愿集中供养,独自在山上寨中生活,虽有邻里日常关照,但家庭居住环境条件差。

近日,斯跃武村15名党员志愿者携带清洁工具、电线和关爱物资,到王四姐家开展关爱行动。党员志愿者购买了牛奶、菜籽油等,并为王四姐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洗居家物品、折衣铺床、劈柴和更换老化电线。王四姐含泪对志愿者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志愿者。”

斯跃武村的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是由党员带头、待业大学生及热心村民参与的一支爱心服务队。他们身体力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宣讲扶贫政策,维护村里设备设施。

时任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信息科副科长(主持工作)蒲小麒2018年来到斯跃武村,任驻村工作队长。他介绍,志愿服务队吸纳了党员志愿者19人、非党员村组干部8人、待业大学生4人、热心村民3人。让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找到更多发挥党员作用提升自身价值的途径,让待业大学生找到社会实践和村民认同的机会,让热心村民找到回报社会和发挥才能的机会。

10万斤紫土豆大丰收产业扶贫开出“致富花”

10月12日,记者来到壤塘县吾依乡修卡村,俨然来到了批发市场。村委会一楼各个角落被一袋袋东西堆满。来自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的驻村扶贫干部申洋介绍,这些袋子里装的全是紫土豆。掰开土豆,水汪汪的,颜色紫得发亮。申洋说,今年紫土豆大丰收,有10多万斤,按3.5元/斤算,扣除成本,每亩地还有4000元净收入。目前已经出售了7万余斤,主要销往成都和温州。

“以前,村里没有产业,我们只有上山挖药挣点钱,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好了,村里有紫土豆、胡豆、油菜等产业,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年底,村集体经济还有分红,村里的妇女、老人也能参与其中。如今,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还有外村的人来我们村打工挣钱。”修卡村村民格四穷细数着村民生活的变迁。

修卡村平均海拔3100米,属半农半牧区,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青稞、小麦、胡豆等农作物为主,农牧民群众还要打零工、上山挖药等增加收入。什么产业适合修卡村发展?如何通过产业致富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一系列问题摆在村“两委”干部和帮扶干部面前。经驻村工作队、工作组和村“两委”多次调查研究,修卡村探索出了以“龙头产业为引领”“短中长产业相结合”的“党支部+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既让集体有稳定收入,又让老百姓鼓了腰包。 (下转A02版)

新闻推荐

壤塘县开展庆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

本报讯(尼玛初记者泽英)日前,壤塘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在该县文化广场拉开序幕,来自全县各条战线及基层干部群众组...

壤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壤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