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文化魂“跳”出新生活 小记壤巴拉藏戏传习所

阿坝日报 2019-10-09 07:44 大字

■张康志 记者 泽英

“我一直很喜欢藏戏,此次藏戏展演活动中,看到观众对我们壤巴拉藏戏的追捧,我发自内心感到骄傲和自豪,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前不久,泥登刚参加了在江苏省昆山市举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壤塘藏戏展演活动,提及壤巴拉藏戏的影响力他滔滔不绝。

泥登是壤塘县南木达镇南木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他家没有田地、没有牲畜,他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挖药材维持生计,加上妻子长期患病,孩子还在读书,家庭重担落在泥登一个人肩上。

2012年11月29日,壤塘县成立了壤巴拉藏戏传习所,面向全县招聘40名演员。在乡干部的鼓励和推荐下,泥登加入了壤巴拉藏戏传习所,成为壤巴拉藏戏传习所藏戏团的一员。泥登的命运和一家人的生活从此改变。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有意义,从事了自己喜欢的事业,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好家庭。”泥登高兴地说。

据介绍,和泥登同一批加入壤巴拉藏戏传习所藏戏团的40人,每人每月有1000余元的公益性补助,同时政府还为他们购买了保险(五险)。壤巴拉藏戏传习所藏戏团的成员平均每个月有一周的时间参加藏戏展演活动,其余时间可以挖药材、打零工等增加家庭收入。

壤巴拉藏戏传习所的前身为南木达公社业余藏戏团,是壤塘县第一支藏戏团,于1979年8月在南木达公社和壤塘县文化馆的支持下,由额旺旦真牵头组建而成。当年10月1日,藏戏团首次在南木达演出,观看群众超过2万余人次,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此后,藏戏团还获得了1981年在甘孜州巴塘县举行的四川省藏戏调演一等奖等奖项。

“壤巴拉藏戏传习所的成立,不仅要使文化成为群众增收的新途径,更要传承弘扬藏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壤巴拉藏戏传习所藏戏团副团长勒特告诉记者。

去年11月20日,壤巴拉藏戏传习所带着自编的藏戏《金城公主》走进成都高校,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演播剧场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学生们随着藏戏的情节展开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陷入沉思。“虽然听不懂藏语,但是演员们的表演很传神,加上有字幕介绍,感觉很有意思。”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在场观看的学生纷纷表示,这是第一次观看藏戏,藏戏服装很有特色、剧情吸引人,与现代很多戏曲迥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了上台表演,壤巴拉藏戏传习所还与省、州戏曲专家等非遗文化研究人员交流沟通,在宣传推广壤巴拉藏戏文化的同时,剖析自身问题,探索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非遗文化“新路子”。

“壤巴拉藏戏传习所还前往青海、江苏、绵阳等地展演过,深受当地观众们的热烈追捧。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更多的展演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藏戏、了解壤巴拉非遗文化。”展望未来,勒特信心满满。

为让藏戏文化“走出去”,壤巴拉藏戏传习所的演出遍及全国各地,已超过1000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3年,壤巴拉藏戏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文化下基层示范项目”。与此同时,壤巴拉藏戏传习所还在南木达镇中心校及县寄宿制小学设立了两个传习点,让文化种子撒播在校园里,让非遗之花盛开在青少年心田。

新闻推荐

壤塘县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喜庆祥和的节庆氛围,充分展示70年来的光辉历程,9月17日,壤塘县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

壤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壤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