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投入资金逾17亿元,实现100%建制村通客车 壤塘公路建设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6-13 06:26 大字

“以前,从村里到县城,只有一条‘羊肠道’,还要翻越海拔4000米的‘尕卡岭’。”“不到30公里的路程,要走两天。”……回忆起曾经的路“痛”,壤塘县南木达镇夏炎村的老人们仍旧唏嘘不已。

如今,行走在壤塘大地,纵横交错的沥青路、水泥路穿越阡陌沃野,延伸到千家万户。

路,承载着壤塘人的希望。从路“痛”到路“通”,该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有了门路 ,区域生产发展有了方向,县域经济实现跨越腾飞。

公路交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新中国成立前,壤塘县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运输全靠人背马驮。1957年,壤塘县第一条公路可壤公路动工,全长163公里,1961年12月建成。我刚参加工作时,这条路还是一条泥巴路面的单车道,下雨天车辆通行很困难,现在这条路才是真正的坦途。”看着国道227线来来往往的车辆,有着30多年公路交通建设经历的张文清感叹道。

交通建设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关心,一头连接着群众的殷切期望。

近十年来,壤塘县投入资金逾17亿元,大力发展交通建设。到今年5月,全县实际通车总里程725.2公里,其中国道172公里、省道112.2公里、村道379公里。同时,该县于2016年、2019年实现了100%乡镇、100%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两通”目标。

“以前,从壤塘出发经国道317线到成都要10几个小时,现在只需要8个小时,这得益于道路交通的建设发展。”经常往返国道317线的客车司机刘伟深有感触。

自1986年至今,壤塘县养路工人顾文革一直从事养路护路工作。他说,以前养护工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住着砖木房子,所有人挤在一个房间,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都很艰苦;现在,养护工人住上了两层小洋楼,每个人拥有独立的房间,室内硬件设施完善。随着国道317线路况不断提升,养护工人从步行养护公路到开车养护公路,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壤塘县境内有32名养护工人、180余名生态管护员为壤塘公路保驾护航。

经济靠农村公路焕发新生机

畜牧业是壤塘县中壤塘镇的产业支柱之一,随着国道227线全线贯通,中壤塘镇壤塘村率先搭上“致富快车”,成立了云端畜牧产品专业合作社,将当地的鲜牛肉运到成都加工成牛肉干,逐步创立了壤巴拉云端牛肉品牌。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路延伸到哪里,经济就发展到哪里。除了畜牧业,中壤塘镇的农业产业也依托农村公路焕发着新的生机。

2017年,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成立了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蔬菜种植基地,以每亩地每年450元的租金流转村民土地168亩,种植蔬菜20余种。去年底,该村村民共分得38万余元红利,实现了“村摘帽、户脱贫”目标。

在壤塘县,像中壤塘镇群众一样享受交通建设红利走上致富路的例子还有很多。交通发展既“刷新”了群众的出行体验,也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等开辟了壤塘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尼玛初 陈梅 郎木加 杨浩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新闻推荐

壤塘驻都江堰干休所召开 “藏区民主改革60周年”座谈会

本报讯(壤塘县委组织部)为庆祝“藏区民主改革60周年”,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近日,壤塘驻都江堰干休所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召开...

壤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壤塘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