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变种植户撂荒地成致富田 壤塘县茸木达乡甲拉村发展蔬菜种植小记

阿坝日报 2019-04-18 08:13 大字

■何倩 记者 王和斌

4月的壤巴拉高原,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茸木达乡甲拉村农牧民群众在蔬菜种植基地里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春雨贵如油,我们得抓紧时间把种子种下去。”甲拉村党支部书记满特告诉记者,今年,该村将集中连片的6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蔬菜。

曾经的青稞地里长满绿油油的蔬菜,曾经只会种青稞的农牧民变成职业菜农,蔬菜种植让当地农牧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甲拉村地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过去,村民以种植传统的青稞为主,受高寒气候影响,周期短、产量少。“青稞一般情况4月中旬下种,9月收成。村民门缺乏田间管理知识。亩产青稞90公斤,亩产值不足350元。”甲拉村第一书记李代军告诉记者。

原本肥沃的土地没有撑起群众致富的希望,种出的青稞最多只能糊口。截至2017年,该村有贫困户35户148人。为了维持生计,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一边是大片土地撂荒闲置,另一边是脱贫任务和贫困群众致富奔康的殷切期望,双重压力。”李代军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还得在土地里做文章,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种植高原有机蔬菜是一条出路。”

种植蔬菜在甲拉村是头一遭,转变村民传统的种植观念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遇到的第一难题。“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种青稞,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并不容易。”满特告诉记者,召开村民大会,利用“农牧民夜校”宣传、走村串户做工作,村“两委”为动员群众种植蔬菜想尽办法,但效果仍不明显。

“农村要发展,党员要带头”。甲拉村村“两委”召开党员大会,决定从党员入手,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我同意把我们家的土地流转出来!”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满特第一个举手。紧跟其后,村委会主任、会计、小组长……村里的党员们陆续举手同意。

2017年3月,甲拉村以村集体的名义流转党员土地10亩,种上绿色生态蔬菜。在农技员“手把手”技术指导下,通过错季节销售,当年年底蔬菜基地产出近60吨蔬菜,实现经济效益5.8万元,户均增收400元。

增收让甲拉村村民看到了种植蔬菜的前景,他们有些“心动”了,但技术和销售仍是他们的顾虑。村民大多持观望态度,主动种植意愿不强。

李代军抓住村民心头的这股热乎劲,及时联系县上科技、农牧技术人员,通过免费发放蔬菜种子,定期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农牧民夜校”传授相关种植知识,打造农户“小菜园”典型等方式,让村民消除“缺技术”的顾虑。同时,他带领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周边城镇饭馆、学校等跑销售、签订单,让村民消除“无销路”的顾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甲拉村60余户农牧民加入到蔬菜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由10亩扩建到40亩,收益从5.8万元增长到21万元。当年,全村35户14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里还发展了3户种植大户,总种植面积达20亩,共计实现5万元收益。”看到村民们发展蔬菜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李代军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蔬菜种植基地的“成功案例”,让甲拉村村民对发展高原有机蔬菜种植充满了信心。按照村里统一的发展思路,今年,全村农牧民基本都搞起了蔬菜种植,曾经撂荒的土地变成了致富田。

新闻推荐

一次特色民族文化的精彩展示 温州·壤塘文化周活动侧记

■张康志记者泽英3月24日晚,温州市鹿城文化中心一派暖意浓浓。由壤塘县和温州市携手举办的温州·壤塘文化周活动在这里正...

壤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壤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