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巴拉大地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曲 壤塘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见闻

阿坝日报 2019-04-12 10:56 大字

■耿让卓玛 记者 姜国春

山之间,水之沿,在壤巴拉这方热土上,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住在壤塘有安全感、活在壤塘有幸福感、干在壤塘有成就感、说着壤塘有自豪感、走出壤塘有留恋感”。如今,生活在壤塘的各族儿女都深深地爱着这方热土,“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民族团结进步让壤塘县在教育、文化传承、干群关系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2018年壤塘县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并创建了24个州级“民族团结模范村”。同时,该县坚持“大民生带小民生”,投入资金1.56亿元,为37座寺庙改善基础设施,创建“文明和谐平安寺庙”34座。

民族团结进步让教育“强起来”

建花园般学校,育花朵般学生。在杜柯河畔,一座黄红相间的建筑显得格外耀眼,这是坐落于壤塘县城尕日新区的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校。记者一走进学校,便被一座以雏鹰为标志的雕像所吸引,雕像的底座摆放着学生绘制的56个民族画像,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该校的新梅老师告诉记者,雏鹰就是学生,而学校就是雏鹰起飞的摇篮,学生将从这里通向更高学府。

“村村建学堂,少见读书郎”这是壤塘县曾经的教育状况,而今在壤塘县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校园里充满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和欢笑声。据介绍,该县寄宿制学校有学生2663人,享受“异地育人”政策的学生就有2000余人。

2000多名学生在这所花园般的学校里学习、玩耍、成长。学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设了藏汉书法、戏曲、大合唱等丰富多彩的兴趣小课堂。

“我报了书法班,以前我字写得不太好,通过学习书法,现在写得还不错。”就读该校六年级的学生仁炯在学校开设的兴趣班上受益颇多。

对孩子进行多元化培养,将汉藏文化有机融合,在校园内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曲。如今在壤塘,学生多了起来,教育强了起来。

民族团结进步让文化“活起来”

藏香、藏茶、藏药、唐卡、石刻、陶艺……在壤塘县非遗超市里,非遗产品琳琅满目。为使非遗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使文化“活起来”,壤塘县积极构建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全县已建立起梵音、唐卡、藏戏、石刻等27个非遗传习所。

为促进传习所规范化建设,壤塘县于2017年出台了《壤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评星定级考核办法》,每年年底,由壤巴拉传习所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根据传习所规模、产业发展前景、社会效益等情况,对各传习所进行评星定级,并根据考核结果, 每年给予优秀非遗传习所2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去年,壤巴拉觉囊唐卡传习所因实现产值1000万元,带动25户贫困户增收,被评为壤塘县5星级传习所,并获得10万元奖励。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深化文化发展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赢”模式,编制完成《文化发展规划》,启动《壤塘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狠抓文化传承,全面打造“悬天净土·壤巴拉”文化品牌,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一条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以文促旅,确保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各民族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共同沐浴在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出台《非遗传习所规范化建设意见》,非遗文化得到发展、非遗技艺得到传承、人才得到培养,文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等称号。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了使文化更加繁荣昌盛,该县选择“走出去”,先后在上海、深圳建立非遗传习基地,通过这一窗口进一步加强了四川内陆藏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区域合作,彰显了各民族亲如一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精神内涵。

民族团结进步让干群“亲起来”

3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该县茸木达乡,当地群众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今年一如往年,在田间地头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该县的广大党员干部。

该县连续8年将每年3月定为“群众工作月”。今年,该县1200余名党员干部为推进“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深入联系村、帮扶点,与农牧民群众干农活、拉家常、话教育,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收集群众困难诉求,确保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点对点解决群众困难,实现村寨、困难群众走访全覆盖,营造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形成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走近群众,与他们心贴心的交流,和他们做朋友,结亲戚”。连日来,茸木达乡啄坤村驻村工作队员阎勇住在贫困户巴尔青恩波家中,和他们一同生活,帮助他们家解决实际困难,此举拉近了干群关系。

从一开始的“走半天路、敲半天门、开半边门、问半天话、搭半句话”,变成了如今热情打招呼,主动请进屋,在走进群众“家门”的同时叩开了群众的“心门”,推动了该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成功创建工作。

干部群众走得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了。如今,壤塘处处涌动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情大爱,形成了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壤塘县尕多乡 “阳光银行”助脱贫

本报讯(张康志杜康琴)4月2日,壤塘县尕多光伏扶贫项目通过验收,这是该县建成的首个光伏电站,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阳光银行”,投...

壤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壤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