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27个非遗传习所评星定级

四川日报 2019-03-27 11:0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徐中成)因去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带动25户贫困户增收,壤巴拉觉囊唐卡传习所被评为壤塘县5星级传习所,获得壤塘县政府10万元奖励。此外还有17个传习所也分别获得2万元至8万元奖励。这是记者近日从壤塘县文体广新局获得的信息。,壤塘27个非遗传习所评星定级。

壤塘在藏语里是“财神居住的地方”,这里也是嘉绒、安多、康巴等藏民族聚居地,文化资源独特丰富——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82项,其中国家级两项。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从2012年起,壤塘从扶持藏戏演出开始,逐步扩大到藏香、藏茶、藏药、唐卡、石刻、陶艺、觉囊梵音、传统服饰、川西北民歌等领域,目前已建立起梵音、唐卡、藏戏、石刻等27个非遗传习所。

为促进传习所规范化建设,壤塘县于2017年出台了《壤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评星定级考核办法》,每年年底,由壤巴拉传习所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根据传习所规模、产业发展前景、社会效益等情况,对各传习所进行评星定级,并根据考核结果,每年给予优秀非遗传习所2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

传习所评星定级主要从教学、管理、带动、辐射、创新、综合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总分数为100分。例如,在带动方面,传习所如果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特别是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上发挥出成效,可获10分加分。

规范传习所建设,除了奖励,还有相应的处罚机制。壤塘县文体广新局副局长银木初介绍,在考核过程中,一旦发现非遗传承人涉及违法乱纪,或传习所不履行传承义务,连续两年无传承活动或丧失传承能力的,实行一票否决并进行摘牌处理。

近年来,壤塘县非遗文化逐渐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引擎”。截至去年底,该县已有3000余名农牧民从事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制作文化产品,人均月增收300元以上,消除贫困人口1600余人。

新闻推荐

壤塘力争创建藏区 “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本报讯(记者袁娜)近年来,壤塘县抓住国家交通运输部对口扶贫机遇,采取多种措施,以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

壤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壤塘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