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有我们在!” ——壤塘县党员干部参与抗洪救灾见闻

阿坝日报 2018-07-20 08:58 大字

■张康志 桑木周 记者 王和斌

进入主汛期以来,壤塘县持续强降雨,日均降水量9.1毫米,最高日降水量达27.5毫米,全县2630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490万元。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全县各级党组织、基层党员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前后方一心,上下应对得力,夺得了抗洪抢险的胜利。

关键词 :速度

7月11日11时35分,壤塘县蒲西乡斯跃武村发生山体垮塌,垮塌山体300余方,导致交通阻断。

G317国道是马尔康市通往壤塘县、甘孜州色达县的重要通道,车流量大。获悉灾情后,壤塘县迅速组织公路、交通等部门以及蒲西乡抢险人员近220余人到现场进行抢险,养护、路政、公安、后勤组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经过15个小时不间断奋战,12日凌晨两点,道路抢通,车辆恢复通行。

镜头转到茸木达乡。7月12日晚,茸木达乡洞窝村洞窝小组发生滚石和小面积坍塌。当天中午,防汛监测员桑让发现洞窝小组后山某处出现裂缝,他及时通过微信向乡党委、政府报告。得知隐患险情后,茸木达乡副乡长曲木穷庚即带领4名乡、村干部赶到现场,组织受地灾隐患点威胁的3户人家迅速撤离。

关键词 :同心

受强降雨影响,7月6日晚,尕多乡邢木达村村民罗尔壤家的新房受损,所幸无人员受伤。

7日清晨,驻村工作组组长张金泉带领31名党员突击队到罗尔壤家开展抢险救援,清理淤水,将垮塌的房柱搬移,开挖排水沟,把积水流通出去,经过3个小时奋战,罗尔壤家险情排除。党员干部的及时抢救,使罗尔壤家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7月12日,则曲河邢木达村段河堤告急,20米的断口直接威胁邢木达村热窝寨55户、456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张金泉带领的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排险。村里的60余名年轻人加入到抢险队伍,架铅丝笼、搬运石头,为村民筑起一道防洪堡垒;老人们在空旷地带搭起锅灶,为抢险救援人员烧水、做饭,做好后勤保障。经过2天的治理,断口基本填充完毕。

由于连续强降雨,导致石里乡下达石沟村河水猛涨。7月10日,下达石沟村青杠木耳种植基地15000棒木耳面临洪水的侵袭,河道旁住户受威胁。“没有通知,村民们都来了,积极参与抢险救灾。”下达石沟村党支部书记索更说,村里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把青杠棒打捞到空地上,并用沙袋筑牢河堤,防止了险情的发生。

关键词 :温暖

7月7日20时,岗木达乡昂柯村通往县城方向的通村路发生了塌方,给村民们出行带来了不便。

“我们加班加点也要尽快将道路抢通。”接到监测员的电话报告后,岗木达乡乡长杨勇庚即召集人员连夜赶往现场排险。凌晨12点过,工作人员抢通了一条便道,及时疏散滞留人群。8日中午,昂柯村道路险情排除。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就有党旗飘扬,这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和安心”,农牧民群众纷纷点赞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党员干部。入汛以来,该县严格落实防汛任务,加强24小时防汛值班制,及时研判汛情,提前做好防灾避灾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目前,壤塘县20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抗洪救灾,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新闻推荐

壤塘87名干部入驻 建档立卡贫困村

本报讯(尼玛初记者王和斌)日前,壤塘县选派了87名干部,组成44支工作队,入驻全县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切实加强与帮扶贫困村的联络...

壤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壤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