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项目引发的新力量

四川日报 2017-09-20 07:36 大字

●学校总投资1.0092亿元,占地50亩

●拥有教学大楼、师生住宿楼及运动场等,共有学生1938人,教师职工194人

位于壤塘县城尕日新区“黄金地段”的壤塘藏汉双语寄宿制小学,是该县最漂亮的学校,今年8月才建成。整个学校的建筑物色调主要为黄色和红色,格外耀眼。

9月18日,壤塘藏汉双语寄宿制小学一年级二班,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楼木初和同学们正在学习绘画。

校长色准说,这里全年日均日照时间9小时左右,学校旁是河边公园,后有树林环绕,还有1.7公里长的森林栈道。

色准告诉记者,学校有学生1938人,其中农牧民家庭子女占80%以上。

家住壤塘县吾伊乡卡龙村的楼木初就是一名特困学生。母亲常年患病,4个姐妹都在上学,全靠父亲桑四达打零工,一家人生活很困难。

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阿坝州在全国藏区率先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对全州幼儿园在园学生实行“一减一补”政策,对高中学生实行“两减一助”政策。

“一减一补”政策,即对全州幼儿园在园学生实行减免保教费750元/生/年,补助午餐费600元/生/年。“两减一助”政策,则是对全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实行减免学杂费520-900元/生/年,减免教材费600元/生/年,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00元/生/年。

“去年,楼木初在卡龙村里的幼儿园读书不仅不交学费,还能免费吃午餐。”桑四达说。

最让桑四达高兴的是,今年9月,楼木初顺利升入小学,“免了学费、书费、作业本费,每月还有170元的生活补贴及每天4元的营养补助。”

亲历者说

壤塘县县长张德发告诉记者,壤塘县城尕日新区的50亩地,由于地段相当好,不少开发商曾拿着数千万元准备买来搞旅游和房产开发。虽为国家级贫困县,但壤塘县在深入细致调研后放弃了商业开发,在这块地上建起一所新学校。

“这样可解决城关小学校园狭小、功能用房不足等问题,还能吸引更多农牧民群众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张德发说。

近年来,四川省持续推进藏区新居、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发展、扶贫解困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教育发展计划,不仅提高了藏区学校硬件质量,也为家长送孩子念书解除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行走现场

深广展览馆下月投用

□黄辉 本报记者 王诗侠

项目名片

广安(深圳)产业园

●位于广安主城区东部,总体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以产业园为两市合作平台,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承接

●渠江云谷项目是广安(深圳)产业园首期开发项目

9月18日上午,小雨,广安(深圳)产业园的渠江云谷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不断出入。“晴天时有600余人现场施工,由于下雨,我们停止了外面的高空作业,室内作业依然在继续进行。”广安(深圳)产业园建管部部长许华说,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很多时候是室内装修与外面建设同步进行。

渠江云谷项目是广安(深圳)产业园首期开发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建筑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该项目以产业新城为发展目标,将按照“深圳标准”,建设企业公馆、研发办公、梦工厂创客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商务酒店、展示中心等。渠江云谷的深广展览馆和金融中心的大楼主体已完工,生产研发楼的4栋研发中试厂房已封底,正准备安装墙体,其他大楼的地基工程也基本完工,一些广场的地砖正在铺设……许华说,力争今年年底实现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深广展览馆作为渠江云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预计10月底将建成投用,将成为广安(深圳)产业园的集中展示中心。该大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玻璃幕墙的安装工程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七八名工人正将货车上的保温材料卸下,旁边的一辆吊车正将这些材料运送到楼顶。在大楼内,展馆的墙面布置和地板工程也在同步进行。

深广展览馆是深圳以外首家“深圳”主展览馆,建成后将全方位展示深圳37年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理念,展现“深圳精神”。既是深圳顶尖科技展示平台,又是入园企业品牌形象输出窗口,还是广安青少年教育基地。

亲历者说

广安(深圳)产业园建管部部长许华说,产业园聚集两地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打造区域新兴制造业基地、城市休闲目的地、产业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人才智库高地和金融资本高地。以后,渠江云谷就是广安(深圳)产业园的“孵化中心”,将为入园企业提供对标深圳的高水平、产融结合、全方位一站式产业孵化与生活配套服务。预计今年12月31日前主体工程将全部完工,明年5月将全部竣工。

广安(深圳)产业园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吸引了比亚迪云轨西南制造基地等千亿级项目相继落户;深圳能源集团、赛迪研究院等企业已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华为、大族激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紧密跟进。

行走现场

让群众在聚居点安居乐业

□本报记者 唐泽文

项目名片

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聚居点

●四川省百万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占地30亩,总投资1111.63万元

●建设住房22套(集中安置易地搬迁5套、危房改造9套、公租房8套)

●发展村内农家乐10家以上,月均接待游客达2000余次

9月18日,记者在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聚居点看到,错落有致的白色小楼、标准的村卫生室、村党群服务中心,这里的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变。“新房建得这么好,真的很开心。”该村11社贫困户余吉成说。

余吉成以前的家在地势险峻的半山腰,“最怕的就是下雨,担心发生滑坡之类的情况,心里总是悬吊吊的。”而他现在的居住环境,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回洞桥村聚居点配套建设入户村道、人行通道、供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站、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村活动室、学校、扶贫车间、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涵盖便民服务、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生活、休闲娱乐等多方面,是多位一体的多功能聚居点。

不仅住得好,当地还大力发展产业基地、民企建设、乡村旅游等项目,村集体通过入股企业分红和收取场地租金的形式,壮大集体经济。“贫困群众通过入企务工和小额信贷政策入股分红的形式,实现增收致富。”合江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聚居点门口的一栋两层楼高的房屋前,“扶贫车间”的招牌特别显眼。回洞桥村通过引入缝纫培训打造“扶贫车间”,引进制衣公司租赁“扶贫车间”,创办回洞桥村制衣厂,帮助回洞桥村及周边7个村的贫困户就业、务工。目前,“扶贫车间”向回洞桥村聚居点及周边贫困户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务工农户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

亲历者说

泸州市住建局副局长王晓谦表示,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资金是关键,需要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政救灾项目结合起来。

具体而言,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整合以工代赈、地灾避险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允许整合危房改造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少数民族建房补助、地质灾害搬迁补助等符合条件的资金,集中投入农村危房改造。

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引入“扶贫车间”,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步还将扩大“扶贫车间”的规模,同时进一步引导当地居民,依托良好的硬件设施,发展餐饮、住宿等产业。

新闻推荐

阿坝民声 (2017年第29期总第292期)

民声·诉求请求加宽村道确保货车安全通行壤塘县蒲西乡蒲西村村民来信反映:我们是壤塘县蒲西乡蒲西村的村民。2014年,政府对蒲西至卡龙的路面进行了硬化,改善并提升了路面质量,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一定的...

壤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壤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