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感恩奋进谱新篇 记汶川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记者 巴丹
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这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汶川这个拥有藏、羌、回、汉等13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始终坚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抱团,建立起了鱼水相依、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凝心聚力把汶川县的各项事业之树培植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汶川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也是全国仅有的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近年来,汶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努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县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景象。
截至目前,该县申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创建单位7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单位1个、省级示范单位6个、州级示范(先进)单位44个、县级示范(先进)单位21个。
加强教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汶川中学是该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一个示范点。校园内,孩子们制作的绘画、美术宣传栏、团结友爱的身影……处处彰显着和谐之美。课余时间,正在操场玩耍的学生王平兴致勃勃地说:“我身边有很多藏族、羌族、回族同学,平时我们互相学习、一起玩耍,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汶川中学,十分重视灾后各族师生的心理康复工作,该校也是阿坝州唯一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有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宽敞明亮的活动场地,先进的设备设施和一流的教育辅导与咨询。
在汶川中学,各年级、各班级充分利用班级阵地,采取民族团结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读书角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校创建工作中,该校充分利用LED屏、标语、横幅、墙报、宣传栏、卡通画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并利用校外“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和谐校园盛开民族团结之花。汶川中学始终把构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作为重要目标,把尊重民族风俗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切入点,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注重每个细节,处处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时不忘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
感恩奋进感染着每一个汶川人
在汶川县水磨古镇,从和谐广场到禅寿老街,各族群众的欢歌笑语感染着过往的每一个人。在街巷两侧,用藏汉双语书写的“创建民族团结主旋律 谱写文创和谐发展新篇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映秀镇的家国情怀广场、震中地震遗址纪念馆还是在映秀镇的大街小巷,记者听到和看到最多的就是“感恩”两个字,这两个字像春夜喜雨般感染着每一个汶川人。
在县博物馆设立的民族团结进步展示区,汶川县向干部群众阐释了“创建工作是什么”“创建工作为什么”“创建工作做什么”的问题,确保创建工作入脑入心,并把感恩文化穿插在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今,在汶川县的街巷和村寨,重建后的羌寨和碉房坚固威严地耸立在雪山之下,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援建、感恩社会、感恩同胞、感恩家人,“祖国好、汶川好、大家才好”的思想意识蔚然成风,仿佛正向世人展现着汶川人的坚强与奋进。
发展经济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近年来,汶川县威州镇牢牢抓住社区困难群众增收致富这一关键核心,抢抓机遇,搭乘“浙江汶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快车。在南桥社区、桑坪社区建立来料加工车间,实现居民就近转移就业扶贫新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南桥社区东西扶贫来料加工车间,记者看到30多名妇女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无痕内裤的加工。“内裤的原料毛坯由浙江义乌发货,熨斗、剪刀等工具由车间统一购置,工人只需在车间完成折边、粘布、贴标三道工序,每加工一条内裤,群众可增收0.45元,加工单价全国最高。”南桥社区书记陈安学说,南桥社区加工车间区位交通优势突出,计件出工时间灵活,让周边“走不出去”的妇女就近就业,实现了带娃、赚钱、顾家三不误。
该县将“南林北果+特色畜牧”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南北资源优势,落实扶贫对象与农业产业发展点面结合、精准脱贫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扶贫模式,以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如今,南部“六个一万亩”基地稳步发展,北部“汶川三宝”特色水果增效提质,“净土阿坝·康养汶川”区域品牌不断壮大。2018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37元,增长9.7%,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汶川儿女将继续守护“身为汶川人、乐在汶川中”的精神家园,在汶川这片沃土上描绘“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娜)今年,州司法局根据省司法厅相关要求,将“根治欠薪”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司法为民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
阿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阿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