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在路上

阿坝日报 2018-04-27 09:37 大字

■阿坝师范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班李小兰

每一天的推移,都有着历史的积聚。那些小小的智慧不断成长,随着历史的积累,质变成了民族的、华夏的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

那些成功质变了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蹴而就了吗?不,在传承的路上,它们,走得很艰难。

就像羌族,那是一个古老而久远的民族。据说,他是炎帝、黄帝时期的民族;据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甲骨文上有族姓记载的民族;我说,他是一个古朴而又智慧的民族。

早期的他们居于西部,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以草原为家、牛羊为伴。这是多么潇洒自如的生活呀!那时的他们,是羌族辉煌灿烂的古羌文明的始祖,是今天华夏文明的充实者。

古老的羌人,在牧羊的时候,拾起羊腿骨,创造了最初的羌笛,这个时候,羌族儿女是自由洒脱的,羌笛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赶羊的工具。

从先秦到新中国成立前,羌笛的传承时而隐逸低调时而盛行光彩。先秦时期,羌笛随着古羌部落的迁徙,在路上传承;东汉初期,羌笛随着羌族儿女在传承的路上悄悄蜕变着;到了唐朝,包容开放的民族政策让羌人修养生息,羌笛随着自由的空气在唐朝的盛世中传承;然而西夏、宋朝时期,羌笛不得不再次沉默。

羌笛是羌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乐器,传递着民族的声音。“历史的车轮总在时间的轨道上留下沧桑的足迹”,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羌族也不例外,羌笛的传承随着羌族的命运起起伏伏。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政策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氛围,羌笛又活了过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了,羌笛至此蓬勃发展。

我听到,何王全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奏《羌山恋》,那笛声古老、质朴、清脆;我看到,羌笛第一次在国家最高规格的舞台上演奏;我感受到,来自羌族乃至华夏各民族的自豪与雀跃。

2006年5月20日,羌笛的演奏和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的命运开始改变,它将会受到更多的保护和重视。

羌笛的每一次演变,都是羌族儿女智慧的象征,羌族儿女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让羌笛的每一次演变都成功地前进着。

羊腿骨笛,是娱乐性和实用性的智慧;鹰翅骨笛,增加了小巧灵活的智慧;四孔竹笛到五孔竹笛,是羌笛的转型,音阶更加丰富;五孔竹笛到六孔竹笛,是羌笛的再一次创新和飞跃。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创新,不正是对民族智慧、民族精神的传承吗?传承者大胆创新、永不言弃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努力创造更多的民族智慧,传递更多的民族财富。

羌笛不仅仅是一件乐器,羌族儿女还寄予了他丰富的内涵,寄托了民族的情怀。除了羌笛,释比戏也是羌族儿女智慧的又一结晶。在羌族儿女的记忆中,释比戏口耳相传,从古至今。

释比戏是羌族人民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的寄托,非遗传承人韩树康从老释比那儿找回了释比戏的记忆,他重组了一个队伍,重现古老的释比戏。

到底是什么让古老的文化传承至今?是像韩树康一样的华夏儿女的坚持,是民族血液里的共识、民族血液里的基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每个人因自己的信仰而遵守着约定俗成的规则,传承着民族文化。

不管是羌笛、释比戏还是其他,都是民族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尽管在传承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中华儿女是团结的,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中华儿女和中华文化都会随着几千年传下来的根,一直走下去。传承,一直在路上!

(指导教师:李仁君)

新闻推荐

阿坝州统一城乡居民大病 保险政策消除待遇差异

本报讯(记者哈斯满)记者从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年以来,阿坝州统一并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消除待遇差异,实现了“全面启动、全面覆盖、全面兑现、全面委托”的目标...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