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促农牧民脱贫奔小康 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州州长杨克宁
■农民日报记者张艳玲
“在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生态保护迈入转折点的关键时期,阿坝州生态扶贫战略将为全国脱贫攻坚事业贡献阿坝经验。”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长杨克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扶贫开发是当务之急,生态保护是长久之计,生态扶贫将两者融合,最终达到脱贫奔康与保护生态“双赢”的目的。
不久前,《阿坝州关于开展生态扶贫的实施意见》和《阿坝州生态扶贫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先后出台,标志着阿坝州在全国率先拉开了生态扶贫的大旗。这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入实施生态扶贫”不谋而合。
为什么要走生态扶贫之路?“这既是阿坝州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迫切需要。”杨克宁表示,阿坝州是典型的特殊连片贫困地区,全州13县均为深度贫困县,涉及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返贫风险高。与此同时,阿坝州是生态资源富集区,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也是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突出。
生态保护亟须大量人力投入,何不把这些岗位向贫困户倾斜?根据全州生态资源情况,阿坝州整合开发生态公益性岗位2.66万个,确保全州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就业,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户均增收6600元、2019年户均增收8150元、2020年户均增收1万元的目标。
杨克宁介绍,在推进生态扶贫战略中,阿坝州进行了四大模式创新:
一是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模式。统筹整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省级返还森林植被恢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森林管护、草原保护等9项生态保护建设资金。从2018年到2020年,每年将投入3亿元用于生态扶贫,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二是创新公益岗位开发模式。加快推进10家州属林业企业转型升级,将企业转型后释放出的岗位、职工退休后腾退的管护岗位,采取“退一还五”方式向当地贫困群众转移。目前,已有近两万名贫困群众在生态扶贫岗位就业,惠及近两万户贫困户,占全州的75%。
三是创新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坚持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多种方式协同,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增加劳务收入。同时,支持州属林业企业争取和实施生态建设项目,由企业负责施工组织和技术支持,由以项目所在地贫困群众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目前,已建立生态管建合作社381个。
四是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万亩林亿元钱”经营模式,整体提升特色农林产业、林下种养业,大力培育“林家乐”等生态旅游业,促进产业惠民富民。目前,全州已建成农林产业基地70万亩。
转载于《 农民日报 》( 2018年03月10日05 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和斌)2017年12月国家统计局阿坝调查队对全州13县(市)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公众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阿坝州依法治州工作综合测评得分为89.31分,较上年提高6.08分;得分在90分以上的县(市)有6个...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