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创建“四好村”活动纪实 幸福之花绽放藏寨羌乡
行走在阿坝大地,一个个崭新的幸福美丽新村呈现出村美民乐、富裕和谐的美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别致藏羌民居散发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一条条康庄大道畅通了村寨巷道;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滋润着农牧民群众的心田;一阵阵爽朗的笑声绽开了农牧民群众的心扉,一幅幅和谐美丽、富有希望的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如今,阿坝的村村寨寨日新月异,变化带来了喜悦,变化带来了幸福。这一切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倾力,离不开群众自身的努力,也是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活动成果最好的展现。
阿坝州属深度贫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在农村。2016年9月,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全面启动“四好村”创建活动。一年多以来,“四好村”创建成为了阿坝农牧区干部群众热议的话题。阿坝州坚持“以‘四好村\’创建为统揽,助推农业农村工作”的明晰思路,以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三好两富”为目标,为全州农业农村工作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A
完善一个规划
凝心打造“四好村”建设新模式
“四好村”创建既是做好脱贫攻坚严肃的政治宣示,又是缜密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阿坝州继续坚持“因山就势、依山傍水、自然布局、错落有致、彰显特色”的规划理念,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了着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面貌、倡导新风尚、建立新机制、强化新保障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思路,明确了全州“四好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及政策措施。
——尊重县域体系规划,阿坝州坚持以乡(镇)域规划、县域规划指导新村建设规划的完善,使其与县域体系规划相协调、相统一、相配套,并相互支持,各有特色。
——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以民为本,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牧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每个新村规划在编制完善之前,广泛征求了农牧民群众的意见,新村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由农牧民群众说了算,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规划编制完善后,召开了村民户主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征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农牧民同意,方可付诸实施。
——尊重乡村实际,针对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村环境条件不同,经济基础不平衡,文化底蕴有差异的实际,在规划编制和完善过程中,阿坝州既坚持标准,又注重实际,不搞“一刀切”,不搞同一模式,使各村能建什么就建什么,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尊重帮扶部门意见,在规划编制前和确定后,充分征求帮扶部门的意见,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操作化,积极探索具有阿坝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四好村”创建工作积淀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B
创新两个机制
聚力开启“四好村”创建新征程
创新是时代主题。阿坝州在“四好村”创建过程中不断创新机制,为创建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开辟了新的路径。
创新投入机制,促进建设项目“活”起来。阿坝州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使用、集约发展、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以县为主体的涉农资金整合,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将具体建设内容与涉农资金项目对接,统筹安排,确保建设规划落到实处,力求破解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努力实现“各炒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多元投入机制。
各县(市)以生态农业、现代草原畜牧业、现代林业、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平台,变分散实施为集中建设,变平面开发为立体发展,走嫁接发展、合力建设的路子,提高了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档次。
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市场体系“畅”起来。一方面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创新农技人员干事创业激励机制,建强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整合优化州县农技人才资源,建立三级联动的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加强“菜单式”、“清单式”科技任务管理考评,产销信息不对称、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等问题逐步得到扭转。
另一方面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切实加大与省内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包装承销商产销对接,打通市场流通的“肠梗阻”,依托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电商基础,积极引导农牧经济实体和专兼微商广泛开展不同规模的农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C
突出三个重点
孕育“四好村”建设新希望
阿坝州以“三好两富”为重点,把“四好村”创建作为今后推进全州农业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工作载体,着力打造体现耕读文明、田园风光、地域特色、乡村情趣、民俗风情的幸福美丽新村,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贡献。
着眼产村相融,立足产业促增收。阿坝州按照“西部增量、东部提质”和“稳粮增油、兴蔬优果、强药助旅”的结构调整思路,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旅则旅的原则,努力构建西北部高原现代草原畜牧及生态农业区、中部山原特色养殖及立体生态农业、东南部及东北部高山峡谷设施养殖及现代生态农业区三个优势产业区。
同时,以知名景区、景点和主干公路沿线为依托,大力推进生态、业态、文态和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的 “三态”“三微”建设,广泛举办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推进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畜产品变旅游商品,实现农旅融合、“三产”联动。
着眼基础设施,立足实际强配套。阿坝州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加强高半山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强化优质牧草种植示范推广、户营打贮草基地、人工饲草地、牲畜暖棚和防疫巷道圈建设。
按照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的思路,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切实加强机耕道、田间作业道、牧道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的改造和建设,基本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继续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炉等新型能源,积极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
阿坝州在总结“三百”示范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四改两建调结构促增收”为建设内容,强力推动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去年,全州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16个,建成州级“四好村”118个、县级“四好村”193个,为统筹城乡发展夯实了基础。今年,申报创建省级“四好村”40个;各县(市)和卧龙特区已建成州级“四好村”256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4%;建成县级“四好村”397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2%。
着眼农村改革,立足特色抓推进。今年以来,阿坝州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草原确权登记、集体林权等,大力开展制度改革和创新试点,已取得良好成效。
D
坚持四个结合
努力呈现藏乡羌寨新模样
“四好村”建设,让阿坝的一个个乡村蝶变成居住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郁、产业特点突出的美丽村、生态村、旅游村、富裕村、幸福村阿坝农牧区的环境变美了,生产发展了,农牧民致富了,社会更加和谐了,综合实力增强了。
坚持与***相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今年,阿坝州聚焦4个贫困县(市)摘帽、239个贫困村退出、30811名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在精准识贫上下功夫,重点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重点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在精准落实上下功夫,重点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先后发动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打响夏季战役、“百日攻坚战”和“冬季冲刺”。经州级验收,贫困人口“两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均100%实现目标,100%的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均达100%;239个贫困村建成集体经济;所有贫困村完成通村道路建设;文化室、卫生室、通讯网络均达100%以上。4个摘帽县(市)的60个乡镇均实现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标准便民服务中心。
坚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建设,整体改善了农牧区的基础设施、科技服务和政策投入等条件,生产力水平、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畜产品流通渠道拓宽,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基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由河谷逐步向高半山、由城镇周边和公路沿线逐步向偏远乡村、高寒地区延伸拓展,实现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初步构建起了以果、蔬、菌、药和牛、羊、猪、禽为主的优势产业格局;通过建设,促进了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品牌打造,为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拓展了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增强了农牧民自我发展、增收致富的能力。
坚持与城乡环境整治相结合,城乡融合发展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建设,带动了村容村貌实现大蝶变,一大批民族特色浓郁、功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村落民居靓丽面世,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建设,带动了城乡环境实现大改善,实现了绿化、净化、美化和道路畅通、垃圾集中处理;通过建设,带动了新型城镇化实现大跨越,城镇体系得到延伸,为推进“四化”联动打了良好基础。
坚持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生活文明向上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建设,切实做到让农牧民做主,依靠农牧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基本形成了“村两委班子牵头协调,农牧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建设管理新模式;通过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平安村寨、安全文明户建设,初步形成“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着力构建群防群治、邻里守望、公共共享的工作格局,着力强化村民自我管理,指导督促各乡镇、村紧扣“乡风文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引导群众自觉把婚丧嫁娶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努力形成新风正气。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通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实施好“村村通”等工程,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积极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引导基层群众成立拥有地域文化特色、游客参与强的文化表演团队,有序推动开展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
过上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新生活,是阿坝农牧民群众的希望和梦想。通过“四好村”创建,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思想观念也随之转变。展望未来,阿坝农牧民群众向着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幸福美丽乡村梦指日可待。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通讯员提供·
新闻推荐
纺织品类商品质量抽检不合格商品名单化工能源类商品质量抽检不合格商品名单农资商品质量抽检不合格商品名单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