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手扬名的年代

阿坝日报 2021-10-08 08:30 大字

■华文军

一九五三年十月七日《岷江报》第三版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叫《好猎手班力塔尔》。

文章说,在八月十五那天早晨和下午行猎中,这个叫班力塔尔的卓克基猎手独自猎杀了三只老熊,地点就在西索沟青杠林里。“最小的一只熊的皮都有四尺宽、六尺长。” 班力塔尔的行猎成果不仅赢得了四邻八方的艳羡,卓克基行政委员会还马上给予其表扬,而且上报区人民政府,请求“按通知里的办法”给猎手奖励。

短短一天时间,就在一小片山岭里行猎,班力塔尔猎获了这么多大型动物,不得不让人吃惊。且不说猎手的能力,在狭小的山岭间居然活跃着这么多野生动物,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意外了。此外,文章还透露了这么一则信息,此前,自治区就下发有组织群众打野兽的《通知》,可见班力塔尔的行猎很有可能还是得到安排、带着任务去的呢。

那么,为什么政府会组织群众打野兽?

让我们继续阅读旧报,在旧报新闻中找寻答案。

十月七日二版一条新闻透露,懋功别思满沟一地,“今年一到八月,光被野兽吃掉的就有五十九条耕牛、牦牛和奶牛,十匹马,三十一只羊。”

同一版面,题为《村干部给群众出主意,使牲畜不再遭兽害》的新闻则写了一个地方的民众如何从被动防兽到积极参加防兽工作的转变过程。在茂县黑虎乡读百吉村,今年二月间,赶了九十条牛、十二匹马上牛场放牧,但是只请了三个放牛的人,其中有一个是跛子,还一个是小孩子,所以到七月份,就被野兽伤害了十条牛和一匹马。对此,群众说是命上所带,并不积极设法防止。村干部杨万福看到这个情况后,先后召开了小组长会议和群众会,经过商量后,轮流上牛场防野兽,每次去两个人,带上枪枝弹药,三天换一班。现在牛场再没有受过损失了。

下面又有一条新闻进一步说明开头那位“好猎手”不是凭空诞生的:梭磨五沟群众在人民政府干部的指导下,积极和兽害作斗争,“全沟群众,在半个月内,就打死了九只老熊,打伤了四只老熊,十字沟寨首打死了两只豺狗……五个沟在七月到八月的一个半月内,共打了十六只老熊、两只豺狗……”

从以上新闻中,可以看出猎杀野兽是为了保护庄稼保护家畜,保障农业生产成果,猎杀野兽是全民行动。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当时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林中出没有无数大小动物。如果不适当加以防范,别说庄稼和家畜,人群都会受到伤害。

该期的一篇短评把这事儿说得更明白,“我区很多庄稼地靠近山林,最容易遭到野兽的损害,牲畜也容易遭受野兽袭击。因此,防兽打兽是我区发展农牧业生产中一个长期的重要工作。”

说起庄稼的天敌,现在的人们列得上名单的大约就是麻雀、害虫、田鼠之类,可是半个世纪前情况可比这厉害多了。即使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也还记得村上的集体牧场常常被野兽袭击,村组里总安排人员持枪巡逻守护。我还记得小时候常跟大人们去靠近林边的田野边过夜,半夜间面对漆黑的夜空高呼小叫,吓唬那些窥视庄稼地的家伙们。

所以,守护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让粮食颗粒归仓,让村社集体和农民的财产不受侵害,这是当时的干部群众当务之急,围绕这一主题,猎杀野兽也就势所必然了。

让我们再回到先前那篇报道,听听猎手班力塔尔传授打猎经验,这既说明猎杀动物的必要性,而且挺有趣:“每年秋天,地里的庄稼和山林里的果子成熟的时候,野兽就要在每天早上出来寻找食物;下午,野兽又要到有太阳的地方去晒太阳玩耍,在这两个时候去找野兽,一定十拿九稳。发现野兽的时候,一定要沉着,一举一动都要慢,如果惊动了它,它便一个筋斗往崖下逃跑了。在射击的时候,千万不能和它平行或者站在下风,免得它受伤后过来扑人;最好是站在上风,它要扑人也很困难,这时就赶快补火,野兽就逃不掉了。”

新闻推荐

茂县落实“四化”举措 加强防汛减灾工作

本报讯(茂宣记者王和斌)连日来,茂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防汛减灾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化“联户联情”工作,突出联户...

茂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