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独秀 文脉绵延——深烙在阿坝肌理中的文化印记
阿坝大地,山水独秀;民族多元,人文荟萃。
滚滚的历史车轮又给阿坝这片热土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羌、回、汉等各族人民知识、智慧和创造的伟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自信和进步的强大根基。
如今,“文”字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渗透在川西北高原,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不断刷新阿坝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文化融入了百姓、融入了生活,融入城乡发展的每一个细胞,成为阿坝一道靓丽风景……
一“点”统领
——不断推进“文化强州”战略
文化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是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近年来,阿坝州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州的潜力和优势,着力打造具有阿坝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切实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阿坝文化整体形象和实力。
6月10日,大型原创红色音乐剧《牦牛革命》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首演。该剧以红军长征进入川康地区发生在阿坝州的“牦牛革命”为剧情主线,以征粮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以红军为顺利北上苏区,在松潘草地与当地百姓、土司、宗教人士筹粮为主题,通过征粮小分队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述说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悲壮历史。
7月16日,由阿坝州精心组织实施,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羌族史料文献《中华羌族历史文化集成》首发式在茂县中国古羌城举行,这是州委州政府确定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是“聚全州之智、举全州之力”的成功典范,更是一曲团队精神的颂歌,一束众心浇铸的民族文化之花,同时也为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
近年来,阿坝州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做实“净土”文章,全覆盖开展“净土保护”、全方位培养“净土匠心”、全领域培育“净土品牌”,构建起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融合相济、统筹协调的新格局,让更多的阿坝人从蕴含民族精神、思想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数字述说发展。目前,阿坝州拥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3项;“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急需保护非遗名录……
如今,行走在阿坝大地,处处是文化繁花盛开的图景,处处是大潮澎湃的声音,文化的触角已延伸到阿坝州各个角落,并随着“文化强州”战略的不断推进,阿坝的影响力、知名度大大提升,“名气”越来越大。
一“横”贯穿
——藏羌走廊繁花似锦
这里积淀了丰厚、绚丽的民族文化,铺展着令世界惊奇的自然景观;遭受严重灾难而屹立不倒、穿越五千年华夏文明至今仍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就是起缘于汶川,经茂县、理县、马尔康到金川的藏羌走廊。
藏族、羌族以及生息在这条走廊上的其他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形成的建筑、歌舞、宗教习俗等文化艺术,构成了中国文化版图上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带,也贡献给世界文化长廊不可或缺的靓丽画卷。
走向世界的藏羌走廊,呈现给人们的不仅有神秘的宗教文化、悲壮的屯兵文化、灿烂的歌舞文化、精妙的建筑文化,还有绚丽的服饰文化和独特的饮食文化。独特的文化禀赋和频繁的文化交流,构成了藏羌走廊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溯岷江河而上,顺藏羌走廊而行,浓郁藏羌民族文化让人目不暇接。
黄泥羌寨、石砌藏寨、艳丽藏羌服装、精致羌绣、博巴森根、卡斯达温、羊皮鼓舞、神秘释比……一踏上阿坝这片神奇的土地,就会被藏羌文化的神秘色彩和元素紧紧包围。
夜幕下,汶川县、茂县的广场上,男女老少围成圆圈跳起沙朗舞。沙朗——最具羌族特色的圆圈群舞,羌语称“跳沙朗”。男外女内,环篝火而列,且歌且舞且旋移,甩手摇肩,身体俯仰,脚步腾跃,舞风朴拙粗犷。跳羌族沙朗不分时间、地点,想跳就跳,节日期间场面尤为盛大。
同在藏羌走廊的金川县马奈镇,每逢重大节日,村民都会边唱边跳锅庄,这种舞蹈被称之为马奈锅庄。这是流行于大金川流域嘉绒藏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是嘉绒锅庄的精髓,也是中国圈舞的活化石。
无论是沙朗,还是马奈锅庄,在这条藏羌走廊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条走廊上,熠熠生辉。沿着这条走廊走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文化必将精彩斑斓,繁花似锦。
一“撇”一 捺”支撑
——以传承创新厚植文化土壤
“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国家一级美术师邱笑秋对《大熊猫百图唐卡长卷》给予高度评价。这幅巧用“非遗”创作的作品总长172米,高1.6米,是迄今为止全世界以熊猫为主题绘制的规模最大、尺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唐卡巨作,长卷中共绘制了600余只大熊猫形象,代表截至2019年12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的总数量,旨在用唐卡向世界讲述大熊猫的故事,共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凝聚起“绿色共识”。
《大熊猫百图唐卡长卷》的面市,是阿坝州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而有一个人也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做着努力,她叫杨华珍,一个将自己热爱的藏羌刺绣文化推向了全世界的非遗传承人。
多年来,杨华珍始终坚守初心积极宣传优秀的刺绣技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藏羌刺绣艺术的独特风采,并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新产品。
像杨华珍一样,一位位非遗传承人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壤塘县,石刻传承人拉花在石头上精雕细琢,只为将一件件作品完美呈现;马尔康市,藏香传承人谢拉2011年回到家乡,创立慈愿藏香品牌,在专注传统藏香技艺的研究和传承的同时,带着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若尔盖县,祥巴传承人、县藏文中学美术老师罗让达基,将一粒粒非遗种子埋在学生心中……
精细入微的唐卡、栩栩如生的刺绣、笔触流畅的版画、芳香四溢的藏香、灵动悠扬的羌笛……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诠释着阿坝州作为藏羌走廊腹地的厚重历史和文化。近年来,阿坝州着力推动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使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新生,焕发出夺目光彩;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成为全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域覆盖的(市)州。
今天的阿坝,不仅是一幅风光旖旎的“画”,更是一部博厚悠远的“书”。翻开书卷的阿坝各族儿女,正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大笔续写一个又一个辉煌新篇章!
记者烺洁夏姆姜国春州文体旅局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茂县融媒体中心)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启动以来,茂县紧扣省州改革要求,把准方向、重点、路径“三个关键”,坚持创新与...
茂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