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专访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 巴黎

阿坝日报 2021-01-19 09:00 大字

■记者 赵明月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在贯彻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方面有哪些思路举措,具体成效如何?日前,记者专访了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巴黎。

记者:请您回顾总结一下“十三五”期间阿坝旅游发展取得的成果。

巴黎:“十三五”期间,全州旅游系统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助推全域旅游全面发展。主动融入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一核五带”总体布局,坚持顶层设计,高位引领,全要素全链条推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行业全员参与、民众踊跃支持、地域全面覆盖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一是机制体制更加健全。组建由州四大班子相关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交通、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小组,组建州、县(市)两级全域旅游创建推进机制。编制《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阿坝州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全州文旅大会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申办机制,确定每年召开一次全州文化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设立州、县(市)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明确州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不少于3000万元。二是发展格局逐步优化。高起点规划“一区四带”文旅产业发展布局,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特色和资源禀赋,培育创建了一批以世界遗产、生态观光、红色教育、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等为主题的A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十三五”期间,共创建4A景区12个、3A景区2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天府旅游名县2个,省级文旅特色小镇3个,州级旅游度假区30家,迈入了13县(市)A级景区全覆盖新时代。三是旅游服务显著提升。牵头开展全域旅游环境整治,印发《阿坝州全域旅游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采取督查暗访、通报曝光、整改落实等方式,纵深化、长效化推进全州全域环境整治。开展国省干道旅游道路标志标牌整治和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标准化、系统化、特色化的旅游标志标牌。制定出台《乡村酒店、民宿建设管理标准》《登山户外运动管理标准》《阿坝州熊猫级标杆酒店和熊猫级标杆民宿评定标准》等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培育星级酒店3家,特色民宿20余家,星级乡村酒店(星级农家乐)133家,游客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构建起了“放心、舒心、安心”的旅游消费环境。四是旅游品牌更加响亮。旅游宣传营销推出新举措,实施全州一盘棋整合营销战略,明确“熊猫家园·净土阿坝”形象定位,叫响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长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大遗址、大禹故里“九大品牌”。完成以大熊猫品牌为主创元素的文旅宣传口号和logo征集制作,制作发布《中国国家地理—大阿坝》特刊、《阿坝州高海拔山峰图录》《何处韵悠扬—阿坝州非遗之旅》《阿坝州研学之旅》全域旅游系列新书,创作完成全球唯一巨幅唐卡《大熊猫百图唐卡长卷》,成功打造阿坝文化旅游又一靓丽名片。采取线上线下营销模式,通过媒体直播、专题推介、合作交流等方式,全媒体、多渠道轮流推送阿坝“九大品牌”内涵和魅力,“熊猫家园·净土阿坝”知名度和美誉度享誉海内外。五是“旅游+”融合成效显著。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文旅+”,不断培育壮大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文化+旅游”成功推出雅克音乐季、藏谜、九寨千古情、瓮城传奇、斯古拉等一批精品演艺品牌,成功打造九寨沟演艺集群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壤巴拉文化产业园、九寨沟演艺产业文化产业园等4个州级文化产业园;连续4年举办雅克音乐节,共接待游客5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8亿元。“景区+文化”让藏羌戏曲走进景区惠及游客;在达古冰川、黄龙、四姑娘山和马尔康柯盘天街四个景区,建成全国首批阿来书屋。“体育+旅游”培育出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红色长征汽摩拉力赛、夹金山云越野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其中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环达古冰山国际自行车赛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破解了阿坝州淡季旅游市场瓶颈。“农业+旅游”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畜产品变旅游商品,培育休闲农业园200余个,农(牧)家乐2000余家,形成了“乡村旅游+民宿+农趣+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交通+旅游”规划了G317最美景观大道项目建设,全省率先建成标准化、系统化、特色化的旅游标志标牌,形成了行游一体化、特色鲜明化、面向国际化的文化旅游特色景观大道。“科技+旅游”启动“一部手机游阿坝”建设,实现所有4A级及以上景区WIFI免费覆盖和门票全网预约,九寨沟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景区。“冰雪+温泉”推出全州冬季旅游增长新的增长极,充分发挥阿坝州冰雪资源优势和天然温泉效益,立足冰雪运动,促进冰雪经济发展,催生出多样化的冰雪运动+温泉度假+藏羌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新业态,形成高品质消费需求拉动力,已在阿坝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带动全域旅游变淡季冰冷为四季红火,全州全域冰雪、户外运动产业已初具规模。冰雪运动活跃了冬季旅游市场,释放出周边产业发展的红利。古尔沟华美达温泉度假区成为网红打卡、休闲度假的热点。九鼎山滑雪场酒店、毕棚沟娜姆湖温泉酒店等雪场景区酒店更是一房难求。

“十三五”期间,全州旅游行业积极应对“8·8”九寨沟地震、“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汶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接待海内外游客156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5.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1%和21.13%,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59%和3.91%,旅游直接从业人员8万余人,间接带动40余万人就业。全州旅游业迈入了恢复振兴的道路,开启了阿坝旅游三次创业的新时代,为全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请您谈一下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如何着力优化旅游布局结构、做靓阿坝旅游名片、提升旅游供给品质?

巴黎:围绕优化旅游布局结构:坚持顶层设计,高位引领,紧扣“熊猫大州、非遗大州、民宿大州、红色大州、冰雪大州、自驾大州”主题,加快建设大熊猫生态文旅经济园区,建设山地文化、嘉绒文化、东女文化等交相辉映的西南文旅经济带,建设草原文化、安多文化、长征文化等紧密结合的西北文旅经济带,建设古羌文化、大禹文化、茶马文化等融合发展的东南文旅经济带,建设自然遗产、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联动发展的东北文旅经济带,积极构建“一区四带”产业发展新格局。

围绕做好旅游品牌营销:立足“国际定位、全球视野”,描绘阿坝旅游画卷、塑造阿坝旅游品牌、做靓阿坝旅游形象。以整合营销为统领,打出“组合拳”,提高整体营销水平,确保全域旅游整合营销取得实效。以客源地营销为引擎,积极组织参加国际性和国内知名展会等,打造“旅游推介+文化走亲+媒体宣传+游客体验”的立体营销模式。以口碑营销为导向,实施“优质旅游”工程,加大旅游市场治理力度,全面开展全媒体、融媒体、自媒体联动宣传,持续扩大“熊猫家园·净土阿坝”影响力。以节事营销为重点,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全面认知藏羌文化的独特价值,深寻求差异化的营销定位,叫响做强阿坝州节会赛事品牌,达到以活动聚人气、塑品牌、活市场、促消费的效果。

围绕旅游品质提升:高标准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聚焦打造康养胜地、冰雪胜地、持续推动农旅、文旅、交旅等融合,打造藏羌文化走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嘉绒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品牌,积极培育冰雪、航空、红色、民宿等产业。全力推进四姑娘山创国家5A级景区、中查沟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古冰川和莲宝叶则创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松潘县、九寨沟县、茂县争创天府旅游名县。高水平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冰雪目的地。充分发挥阿坝州冰雪资源优势,以“体育+旅游”“赛事+产业”为抓手,着力打造以户外为核心的高端冰雪产品,积极构建全域冰雪差异化发展产业格局。以“三奥雪山”等为支撑,打造全国、全省独具影响力的户外运动集聚地和体育旅游目的地。

记者:请您谈一下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如何形成“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的发展格局,强化旅游业在全域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巴黎:坚持提升“旧业态”,开拓“新领域”,打造“新产品”的路径和方法,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科学合理布局旅游“六要素”,强化生态文化旅游引擎功能,引导产业围绕旅游转、结构围绕旅游调、产品围绕旅游造。重点打造冰雪产业、航空产业、红色产业、民宿产业、体育产业、康养产业、文创产业。加大漳扎镇、川主寺镇、四姑娘山镇的业态培育提升工作。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全力推进四姑娘山创国家5A级景区、中查沟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古冰川和莲宝叶则创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天府旅游名县、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加快建设G317最美景观大道,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形成国家、省、州旅游产品创建、储备和供给体系梯次体系结构。围绕“九大”文旅品牌,深入开展线上线下精准营销,不断扩大“熊猫家园·净土阿坝”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积极推进“七个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文旅资源普查,扎实推进文旅、绿旅、城旅、农旅、牧旅、体旅、交旅融合发展,使阿坝州旅游业发展更有特色、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打造一批融合精品,大力培育“九大”旅游品牌,为擦亮“熊猫家园·净土阿坝”名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茂县人武部组织应急民兵连集中开展2020年度冬季军事训练

为提高民兵应急连的实战技能水平,提升民兵队伍的凝聚力和应急救援作战能力,日前,茂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应急连的140名民兵集中...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