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靠果蔬盖起小洋楼

四川日报 2020-06-18 06:10 大字

茂县构筑立体生态农业新格局

□罗琪 本报记者 徐中成

6月的岷江河谷,花果飘香,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近年来,茂县坚持“特色、高端、生态”理念,构筑起立体生态农业新格局,农产品畅销成渝地区。

“通过种特色水果、错季蔬菜,我们的一些村寨,现在一亩地的产值最高能达到五六万元。”6月14日,茂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周顺友对记者说。

增收入 李子树下套种药材

“水果长势好不好,品质高不高,关键看管理。”6月14日,56岁的南新镇别立村村民王贵元说,枝条剪得好,果树通风透光,果子就长得好。

王贵元是一名残疾人,也是茂县管理果树的“土专家”。王贵元透露,今年冬季,他还要去贵州,帮当地果农修剪果枝。“不仅包吃包住包车费,每天还有200元的工钱。”

靠着自己的好手艺,王贵元家栽种的青红脆李,一亩地的产量由1500公斤增长到4000公斤,亩产值可达五六万元。“通过种李子和搞剪枝,我家还盖上了小洋楼。”王贵元说。

向土地要效益,一方面,茂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模式,培养新型职业技术农民;一方面规划特色水果、错季蔬菜产业,推广果蔬、果药立体套作模式,实现增产增收。

平均海拔2500多米的三龙乡勒依村就尝到了甜头,并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村委会主任余步和介绍,这几年,通过种李子和在李子树下套种蔬菜,全村300多户村民,有60%年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最高的一户年收入达60万元。

这远远不够。在余步和带领下,村民又在李子树下搞起了林药产业。从2017年起,余步和从浙江、云南、湖北等地引进竹节人参、金银花、黄精、白芨、重楼等中药材,进行试验栽种。“目前来看,金银花的市场需求大,见效最快。”余步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在李子园套种中药材,每亩地能多增收三成左右。

“再过几天,就与眉山一家公司签订中药材销售合作协议。”余步和说,协议签订后,他将根据村民意愿,在村里推广这种新的种植模式,实现差异化、立体化发展。

减损失 防雹员守护李子园

6月13日,茂县凤仪镇坪头村水西组3000多亩李子园的一处制高点上,50岁的王聪华和同伴观察着天气情况的变化。“这段时间雨水多,经常下冰雹,李子树上的李子很容易受伤害。”

王聪华是村里的4个防雹员之一,每年3月到9月,他就要住在李子园的山顶。“天气一旦乌云密布,就是我们忙的时候。”王聪华说,他和同伴就要把准备好的烟花拿出来,通过向天空放烟花,打散冰雹。

“放烟花打冰雹,就相当于人工消云、减雨,效果很不错。”茂县气象局一位专家解释说,烟花飞上高空爆炸时,就会阻止空气凝固结成冰雹,从而变为雨水,降低了下冰雹的风险。

坪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坤毕昌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村里就设置了两个制高点,专门聘请4个村民来放烟花打冰雹。买烟花的钱和防雹员的工资,全部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出资。“但通过卖李子,村里一年收入有四五千万元,平均每户都能卖10万元左右,村民都认为很值得。”

为减少果蔬因灾受损,茂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也在积极行动。去年10月,该局购买了一台新型燃气炮来打冰雹。“这种设备能干预方圆10公里的天气,危险系数低,效果好。”周顺友说,下一步将根据试用情况,推广到全县。

新闻推荐

茂县叠溪镇开展 护林防火应急演练

本报讯(徐娅黄强)近日,茂县叠溪镇组织开展了护林防火应急演练。演练模拟护林员在巡查时发现辖区内森林出现火情,接到报警后,叠...

茂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