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云朵上的民族”神秘面纱

四川日报 2019-11-14 06:01 大字

研究羌族石刻文献,课题组采用了最耗时耗力的方法——跑遍各大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文献中凡是可能有关的,全都想办法借到原文通读,然后选出与研究直接相关的内容,一一验证。,揭开“云朵上的民族”神秘面纱。

阿坝师范学院图书馆四楼的图书室里,编号为K29的一排书架是课题组牵头人曾晓梅最常来的区域。这里有全套的《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许多重要的线索都来源于它。

刘氏百代兴隆碑是研究中发现的最重要、最特别的石碑。它就藏在距阿坝师范学院约2公里处的半山腰上。这块碑记载了刘氏羌人曾参与廓尔喀之役。曾晓梅认为,这佐证了明清羌人为稳定羌区政治、遏制本地区劫掠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它与茂县的刘氏第七代“刘正祥碑”互为印证。

4年来,除四川外,课题组还到陕西、山西、甘肃、青海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那些石刻大都在深山老林,有的已毁坏消失,需从原有资料上剔除。”曾晓梅说。

最终,课题组共收录了390余通石刻文献,编撰形成《羌族石刻文献集成》于2015年出版。

已故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教授毛远明认为,这本著作上自汉代,下迄民国,跨越2000多年,为羌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具有通代意义的实证材料。

首次全面系统搜集整理280万字填补历史研究空白

众多评委专家认为《羌族石刻文献集成》“首次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与深入研究羌族汉文石刻”。

课题中的考证涉及羌族姓氏、种落、宗教、风俗、历史等方方面面。关于姓氏名号、世系谱牒等内容更是首次被发现,填补了羌族史研究的空白。例如,刘氏百代兴隆碑记载了清朝嘉庆八年之前,刘氏家族及其妻女共九代人的名字。这些名字呈现出明显的父子连名、汉姓羌名等特征,可以看出清代羌族的命名制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这在以往的研究中从未提及。

这项课题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2008年,曾晓梅是阿坝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副研究员。工作之余,一处有关于羌族汉文石刻的记录让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12”汶川特大地震来临,曾晓梅与同事冒着余震危险将文史资料和电脑硬盘从宿舍中“抢救”出来,将40万册图书搬上大卡车。灾后重建的三年中,曾晓梅完成了《羌族研究文献资料索引》《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等成果,并申请到了教育部课题——“羌族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

新闻推荐

内江黑猪羌寨“安家” 帮助近20户农户脱贫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内江黑猪已在茂县羌寨“安家”,年出栏内江黑猪肥猪3000余头,当地通过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帮...

茂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