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城以“文”名州 阿坝州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阿坝日报 2019-10-07 08:49 大字

■记者 泽英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阿坝州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软实力成为阿坝州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文”字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渗透在川西北高原,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不断刷新阿坝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在“文化强州”的指挥棒下,人文荟萃的阿坝一路踏歌而行,全州文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一曲曲文化之歌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一“点”统领

顶层规划撬动产业升级

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阿坝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文化”的作用日益凸现。

近年来,阿坝州坚持“以文化人、化文惠民”工作基调,不断夯实文化“硬基础”和“软实力”,通过建设“文化小康”助推文化强州。去年8月底,中共阿坝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结合州情科学提出,要聚合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优化“一线一廊两道六带”产业布局,大力建设特色优、集聚高的民族文化产业园,实施“文化+”战略,积极培育“文化+技艺”“文化+传媒”等新业态。

思路清则目标明。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出台,为阿坝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以来,全州文化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高歌猛进,总量和增速取得突破性进展,优越的人文资源环境与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让文化事业迎来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透过数字看变化。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各类文化产业活动单位738个、文化企业82家,文化从业人员9200余人。建成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3项……

如今,文化的触角已延伸到阿坝州的各个角落,并随着“文化强州”战略的不断推进,阿坝的影响力、知名度大大提升,“名气”越来越大。

一“横”贯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趋于完善

迎着初升的朝阳,享受和煦的晚风,无论是各县(市)的文体广场,还是乡镇、村寨的村民活动场所,处处都有当地农牧民群众休闲锻炼的身影,打太极、散步、跳锅庄……为满足群众需求,阿坝州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场地,为群众提供活动场所和文体设施。

用最好的地方办最好的文化,这样的气魄在阿坝州得到了集中体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社区)书屋等重要公共设施让全州各地成为文化“会客厅”,彰显了阿坝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不仅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为美丽阿坝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文化景观。

目前,全州共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9个、州县级图书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19个、村文化活动室1354个,并持续免费开放。如今,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成了阿坝儿女“流连忘返”的人气之地。大家纷纷表示:“现在家门口的文化场所都是免费开放,满足了大家的精神需求!”

群众休闲娱乐的方式丰富多彩,这一切得益于近年来全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提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阿坝州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撇”一“捺”支撑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比翼齐飞

“拉拉里歇莫,拉拉里歇莫,耶喔拉里拉拉喔耶……(我的兄弟哟,我们一起上山打猎哟,我们一起下山回家咯!一起回家咯!)”舞台上,一束清冽的射光下,藏羌勇士们在慷慨就义时唱起了这首苍凉雄浑的歌。

9月2日晚,阿坝州大型原创音乐剧《辫子魂》作为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再次为全省观众奉上了一部跨越两百年山河岁月的民族爱国史诗。

从化妆到服饰,全方位打造让阿坝文化在舞台上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吸引力,从灯光到音响,各个环节调试了一遍又一遍,立体化的提升让阿坝文化被赋予了新时期的特点,从而有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故事情节丰满,演出过程生动,舞台效果浑然天成,整场演出堪称精美、经典,这是传统艺术发挥青春活力的生动体现,更是向古老文化的一次致敬。

《辫子魂》舞台已然凝聚起这样一种共识:要将传统文化艺术不断传承、发展;《辫子魂》一场又一场的演出背后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阿坝州的文化事业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高潮,阿坝在新时期不断筑牢文化根基,丰富文化内涵,在雪山草地绽放出别样的魅力。

文化,是承载历史的行囊,是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载体。在阿坝州,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到《唐卡》《羌绣》等一批非遗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从映秀东村、茂县羌城、壤塘非遗街等非遗传承展示园区的建立,到非遗项目传承人补贴资金的落实……每一条实实在在的举措都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每一份饱含深情的努力都彰显出阿坝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信心和决心。

回望征程,岁月如歌,阿坝州文化产业已逐步走上一条规模化、创新型发展的道路,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展望未来,豪情满怀,阿坝州将继续以文化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引擎,文化产业发展的航船必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阿坝战士龙家利牺牲前聊天记录上热搜:写满每日救援情况

8月27日武警阿坝支队卫生员龙家利在汶川“8.20”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任务中不幸牺牲而这一天恰好是他的24岁生日今天,...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