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来绵阳解密三星堆: 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文化是怎样碰醒的?

绵阳晚报 2018-09-17 08:03 大字

三星堆出土的金面铜人头像(资料图)

2000年月亮湾居住址发掘

1986年三星堆居住址发掘

1988年三星堆城墙发掘

广汉三星堆遗址是如何发现的?经历了怎样的发掘过程?三星堆文化在古蜀文明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9月16日下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应邀走进绵阳市博物馆,举办“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的发现、发掘与古蜀文明”专题讲座。

■记者张登军文/图

■本版图片均翻拍自专家讲座投影

农民挖沟

碰醒沉睡数千年人类文明

广汉三星堆遗址在国内外都极具知名度,但其发现经过除业内熟知外,更多的人只是知道一点零星的信息。在当日下午的讲座中,雷雨从古蜀文明起源开始进行讲座,抛出“巴蜀文化”的话题。随后话题猛转,开始讲起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经过。

雷雨介绍,1931年春,广汉鸭子河农民燕道成、燕青保父子,在鸭子河月亮湾台地挖沟时,发现一个玉器堆积坑,数量超过400件。这一事件,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广汉玉器”和“广汉文化”一时声名鹊起。而燕家父子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偶然发现,无意中碰醒了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文明。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鸭子河月亮湾台地的玉器堆积被燕家父子发现后,引起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的注意,他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并开展调查,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由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保管。

1934年,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加拿大人,美籍教授)和副馆长林名钧等组成考古队,在燕家父子发现的玉器出土点附近,进行三星堆遗址的首次考古发掘,出土、采集玉石器和陶器600余件。

对葛维汉、林名钧组织的这支考古发掘队伍,郭沫若称为“华西科学考古的先锋队”,评价这次考古发掘对三星堆玉石器及其附近的遗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这批遗存的时代上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限为周代初期。同时,郭沫若还根据出土器物认为“古代西蜀还曾与华中、华北有过文化接触”。

发掘80年

时间跨度仅次于殷墟遗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三星堆文化研究的专家,雷雨认为三星堆遗址发掘时间跨度在国内仅次于殷墟遗址,在长达80余年时间里,有四个重要发掘阶段。

雷雨在讲座中谈到,三星堆遗址第一个重要阶段的发掘,是1934年的那次发掘,第二次重要发掘阶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在三星堆遗址北部的月亮湾和南部的三星堆进行多次调查并进行小规模的试掘,进一步弄清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

1963年,四川省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带领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月亮湾进行面积约15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基本呈现出三星堆遗址和文化遗存的概貌。当时,冯汉骥就曾指出,“三星堆一带遗址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此后三星堆考古发掘处于停顿状态,到上世纪80年代恢复。1980年开始到2005年,三星堆遗址进行了连续30余年的系统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共进行14次正式发掘,发掘面积近万平方米。在1980年至1981年的发掘中,清理出成片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遗迹,出土标本上万件,还发现了具有分期意义的地层迭压关系。正是这次发掘,“三星堆文化”经考古界正式命名亮相。

2012年至2016年,为实施国家文物局《三星堆遗址2011至2015年度考古工作规划》,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三星堆遗址再次进行较大规模的系统调查、勘探和发掘,这也是三星堆遗址发现以来第四个重要阶段的考古发掘。

价值认定

夏商时期的蜀国王都遗址

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三星堆遗址是夏商时期蜀王都遗址”成为定论。

自1931年以来的发掘中,三星堆遗址出土各类文物近两万件,其中青铜器900余件、玉石器1000余件、金器70余件、海贝4600余件、象牙近100件、石器数千件,并有大量的陶器出土。而在2011年至2016年的发掘中,三星堆遗址发现1处土台、2座小城、3段城墙、4处大型夯土遗迹。

雷雨介绍,根据考古发掘成果显示,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12平方公里,在中国同时期遗址中仅次于郑州二里岗商城、安阳殷墟遗址,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在中国夏商城址中仅次于安阳殷墟遗址。

在讲座中,雷雨还提出“三星堆遗址是延续时间最长的蜀文化遗址”这一观点,这一观点的支撑来自一、二号祭祀坑的考古成果。三星堆遗址年代分为四期,第一期距今4600年至4100年,这是三星堆文化的初始期;第二期为夏商时期,距今4100年至3600年,这是三星堆文化的成长期,三星堆古城始建,青铜器、大型建筑出现,玉石礼器较为发达。

第三期为商代中晚期,距今3600年至3100年,这是三星堆文化的鼎盛期,三星堆古城基本形成,宫殿级别的建筑出现,宗教祭祀活动极为盛行,以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物为代表的青铜文化达到巅峰;第四期为商末至西周中期,年代距今3100年至2600年,三星堆古城的都城功能部分废弃,权贵阶层开始移居成都金沙,三星堆遗址进入衰落期。

延/伸/阅/读

三星堆文化与绵阳边堆山

很多市民都知道,在绵阳涪城区新皂镇家湾村,有一处边堆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作为古蜀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绵阳边堆山遗址与三星堆遗址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认为绵阳边堆山文化源自岷江上游。在人类迁徙过程中,古蜀人的一脉沿着岷江出发,经茂县土门河谷进入涪江流域,形成了江油大水洞文化,之后再继续向盆地迁徙,最终在绵阳边堆山,形成了边堆山文化,距今4700年到4800年。

边堆山文化消失后,人类迁往何方?1996年新津宝墩古城遗址面世,考古工作者发现宝墩古城遗址的出土文物与边堆山文化密切相连,这是成都平原当时最早的文化面貌。又是几百年时间过去了,古蜀文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典型的三星堆文化,年代在中原夏商时代,以三星堆为核心,辐射四川大部分地区及鄂西、陕南一带。

三星堆文化衰落后,2001年发现的成都金沙遗址,正好与之相承。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都显示出与三星堆有着深厚渊源的信息,比如,金沙出土的铜人头像、金面具,与三星堆文化极为相似。因此,金沙文明是秉承三星堆文明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的。

新闻推荐

45名副科级干部到浙江培训

本报讯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培训工作,近日,茂县优秀年轻副科级干部培训班在浙江省玉环市委党校正式开班。此次培...

茂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