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美丽“面子”更有幸福“里子” ——阿坝州乡村振兴印象记
■陈静 记者 贾启龙 杨骁
“这几年,我们村外出打工的都没有。”8月7日,茂县南新镇牟托村村民杨忠琼在自己经营的“杨三姐农家乐”里对记者说道。村里人为何不外出务工?原来,牟托村的群众早就纷纷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接待游客,地里栽种的特色水果也销售到全国各地。仅杨忠琼一家靠经营农家乐和种植特色水果,一年就能收入10余万元。
平坦的水泥路向村庄延伸,一幢幢羌家小院熠熠生辉,一座座通信塔传递着八方致富信息……目之所及,都是焕然一新、景美村洁的乡村容貌。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亮堂的房屋里家电家具一应俱全,鼓鼓的腰包里装着沉甸甸的收获……行走在阿坝农村大地,既有美丽“面子”、更有幸福“里子”的藏寨羌乡比比皆是。抬头是蓝天白云,满眼是绿树成荫,听得见鸡鸣犬吠,闻得到瓜果飘香,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好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动人画卷。
从外在美到内在美
富有特色的藏式民居、中国版“比萨斜塔”、新修的旅游栈道……走进马尔康市松岗镇直波村,整个藏寨显得干净、整洁、美丽,不仅保存了历史传承下来的古朴与典雅,更彰显了农牧民群众自强不息、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政府给我们补助,让我们装修自己的房子,我们的房子比以前漂亮多了。”村民永刚说,对于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他们非常满意。
住上好房子,才能过上好日子。为进一步改善直波村的居住环境,改变人畜混居现象,该市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投资88.2万元对直波村126户进行了“四改”建设。如今,永刚一家不仅喝上了自来水,厨房也得到提升改造,橱柜、厨案、洗菜池等新颖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厨房与客厅分设,使客厅、餐厅都显得整洁、大方。“以前厨房光线暗、卫生差、乱摆乱放,现在不一样了。”
不仅补齐硬件“短板”,更要送去文化“大餐”。来到九寨沟县双河镇朝阳村,路旁“孝、善、和、美、俭、诚、信、勤、忠、义”十个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字显得格外醒目。村支部书记汪磊说:“之所以把字刻在路旁,不仅是让南来北往的人们看到朝阳村的精神风貌,更时刻提醒全村人要把这些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份子钱越来越高,酒席桌数越来越多,浪费越来越严重,送礼的苦恼,收礼的也苦恼。”一段时期,汶川县雁门乡过街楼村红白事攀比风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了全村人既苦恼又无奈的一件事。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让农村不断焕发新的活力?过街楼村通过丰富和创新活动形式,让文明乡风树起来。“现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原则上由村红白理事会具体操办。”村支部书记唐端富介绍,将移风易俗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了下来,村里的新风正气树了起来,形成了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 一面面掩映在村庄院落的文化墙,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在阿坝大地之上,处处涌动着清爽的文明之风,焕发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从“满眼脏”到“一眼净”
山明水秀,风清气净,大多被用来形容美丽的农村。曾几何时,当现代文明从城市浸入乡村,污染的脚步也跟踪而至,并对千百年来几近自然的农村环境构成极大威胁。
“要是两年前你到我们村里来,不怕你笑话,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一见人来,鸡鸭满地跑;一旦下雨,泥水到处洒。真的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一见到记者,茂县黑虎乡耕读百吉村村民杨国洪就快言快语地描绘起以前的“恼人”景象。
这一点没有任何夸张。
那时的耕读百吉村与许多农村一样,柴草乱堆、垃圾乱扔、污水乱倒的现象司空见惯,且由来已久。加上受村经济条件限制,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比较落后,农村排水、排污、垃圾收运清理系统等完全是空白,房居生活垃圾、庭院畜禽散养现象普遍。去年,村上打响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战役”,安装了2200米生活污水管道,将所有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所有入户路进行硬化,泥泞湿滑的村内道路成为了历史。
松潘县牟尼乡石坝子村处于群山环绕中,一条小河穿村而过,远远望去,祥和安宁、美不胜收。可在今年之前,这座小村庄却是“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村道上到处都有牲畜粪便,河道里随意漂浮着白色垃圾,一到夏天,各种异味弥漫整个村庄……
“现在很少有人在村里随意散放牲畜,更没人往小河里乱扔垃圾了,虽然村道还在修建中显得有些凌乱,但是村民们的卫生意识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村民泽任木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乡里安排了垃圾车,每隔一天就会到村里来集中收垃圾,村民们只需要把垃圾进行分类打包,这样既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又杜绝了有人把垃圾扔到河里。
据了解,为补齐农村环境治理这块短板,阿坝州加强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机制覆盖率,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建设,仅去年就使用专项债券资金2400万元,实施全州15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工作,实现农村保洁制度全覆盖,村庄保洁队伍持续稳定,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从“农民家园”到“游客乐园”
欲振兴乡村,产业是支撑。禀赋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民族文化,这是阿坝州最大的旅游优势。如何把这些优势融入到农村产业发展中去?一场注重乡土味道、体现乡村风情、留住乡村原生态的乡村旅游发展,绘就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走进茂县坪头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极具特色、依山而建的羌族民居。干净的道路两旁用木栅栏围成的庭院,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幽雅静谧。络绎不绝的游客穿行在羌寨间,纷纷驻足拍照,留住这如诗如画般的秋日美景。
“纳吉农庄”是坪头村规模较大的一家具有羌族特色的“农家乐”。亭台楼阁、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的宜人环境,让人赞叹不已。正在院子里忙着收集格桑花种子的老板杨伟说:“现在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这里长住避暑的游客特别多。经常都有游客打电话预定,但是很多时候客房已经满了。”
依托厚重的羌文化底蕴和田园美景,坪头村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树起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标杆,让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百姓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据了解,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茂县先后对安乡、牟托、坪头、水西、甘清、小河坝、白腊寨、沙湾、杨柳、牛尾10个精品旅游村进行全方位打造,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了百姓就业渠道。在家门口端起乡村旅游“金饭碗”,这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雨后的水磨镇不仅空气清新,还浪漫富有诗意。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蔚为壮观,数百亩花卉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梯田自山脚而上,青石板路串联起家家户户,安静的水磨坊依然原汁原味地流淌着岁月的风韵……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描绘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而在这片世外桃源里,一座正在施工中的“花果山”——“农业观光园”正涌动着勃勃生机。
说是正在施工,“农业观光园”里却鲜有机具的轰鸣声。修剪枝条、园艺造型、栽种树木……整个施工工程显得格外宁静。尽管还在施工中,但也有游客走进园区,爬上山坡上初具雏形的花卉园,漫步在曲折的道路上。
“衔凤岩村依山傍水,生态优势凸显,我们就是想通过借力‘农业观光园\’产业发展态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一条生态致富的道路。”观光园负责人李林告诉记者,该园投资300万元,利用自然森林资源365亩,流转土地264亩,通过“村集体+乡村旅游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除了园区本身经营的乡村酒店外,园区还将带动更多周边群众,依托观光园未来形成的景区优势,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等乡村旅游产业。
从“外貌”到“内容”,从“宜居”到“幸福”,从“宜居”到“宜业”……这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艰辛探索,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一次生动的阿坝实践。步履向前,乡村振兴这场长跑仍将继续;翘首以待,一个“山长绿、水长清、人长寿”的生态阿坝正在路上疾驰……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先超)“王杰,53号,120m2,来钥匙给你,这儿签个字……”8月14日,选择在茂县叠溪镇较场村集中安置的17户受灾群众兴高采烈...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