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猎人到动物守护者 四川九顶山有群巡山者

成都商报 2018-07-26 10:25 大字

九顶山风景

巡山队员合影

余家华介绍红外相机的安装方法

绿尾虹雉

九顶山前倚岷江,背靠成都平原,方圆数百平方公里郁郁葱葱的森林,是野生动物的绝佳栖息地,也是四川大熊猫走廊带的重要区域。

据悉,17日什邡林场大坪管护站工作人员在护林巡逻时发现一大两小共3只野生黑熊。这是汶川地震后九顶山自然保护区什邡站首次在低海拔区域发现野生黑熊。

生态的改善,与这样一群人有关。他们背上背着锅碗瓢盆,肩上扛着麻绳编织袋,身着迷彩服,脚穿胶鞋,在这个最高海拔达4989米的无人山区巡回穿行,20多年来为保护九鼎山的野生动植物而奔走,与盗猎者博弈。他们的行为逐渐被认同和支持。一群热衷户外和环保的德阳尖峰户外俱乐部登山队员加入了他们,一起巡山反盗猎。 6月16日~23日,来自德阳的7名登山队员和来自茂县当地8名志愿者组合,在九顶山下的阿坝州茂县、德阳绵竹和什邡辖区进行了为期6天的反盗猎巡山行动,拆除盗猎者设置钢丝套30多个。

巡山结束,尖峰户外领队王晓弟感慨颇多,九顶山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20年后,我们选择用更有意义的方式回到这里,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巡山记

拆除捕猎陷阱

拍下珍贵照片

6月16日,德阳尖峰户外俱乐部7名队员前往茂县茶山村,队员们携带了不少专业装备。为了保证行动安全,这次参与的成员都来自德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或者德阳尖峰户外登山队,每人都有丰富的登山经验。按照约定,一行人要和茶山村村民余家华等人汇合,共同组成一支15人的团队,开展反盗猎巡山行动。

“解套”

联合巡山,拆除钢丝套30多个

头发花白,背脊佝偻,个头不高的余家华,是四川茂县茶山村一位普通羌族农民。茶山村是距九顶山主峰最近的村落之一,山腰间的这个村落距离茂县县城有半小时车程,而从村子步行10分钟左右便可进入山林。

进山前,队伍首先向四川省登协以及当地林业部门进行报备。17日一早,一行人从茂县茶山村出发开始攀登九顶山,开展反盗猎行动。 与尖峰户外7名队员相比,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志愿者装备却简陋得多,他们背上背着锅碗瓢盆,肩上扛着麻绳编织袋,身着迷彩服,脚穿胶鞋。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几天里,山中漫着浓雾,阴雨连绵,导致能见度降低,给巡山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窄的地方不到半米宽,路况差,上山的几天时间每天攀登平均5小时左右。”尖峰户外领队王晓弟介绍,同行的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也有10多年巡山经验,这些志愿者在追踪野生动物和反盗猎方面十分熟练,两个团队联手可以相互学习、协作。“志愿者教我们如何通过脚印、粪便判断并发现马麝、林麝、豹猫等。”

在传统印象中,盗猎者进山都是使用猎枪等武器捕猎动物。现在盗猎者广泛使用钢丝套,而许多“进套”的动物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被活活饿死或折磨至死。这些年九顶山的变化之大,让队员们无不感慨。接下来6天时间里,一行人在山中发现并拆除盗猎者设置的各类钢丝套有30多个,还检查了五处红外线相机,并为其更换电池。

“拜访”

美丽的“主人”们,让他们惊喜

让队员们欣喜的是,多年反盗猎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在3000多米的海拔高地,登协队员还对高山野生植物进行了观赏和记录。看见平时难以见到的动物身影,让在场的队员受到了触动,“除了动物种群之丰富让人惊讶,还有它们的美丽,不禁感叹生命的力量。有趣的是,我们在山中还看到几处不明肉食性动物的脚印,以及在九顶山区域内首次发现赤红山椒鸟雄鸟、雌鸟,如果没有志愿者多年的坚持,我们也不会有幸亲眼见到它们。”王晓弟感慨地说。

几天时间,他们就亲眼目睹了斑羚、野猪、绿尾虹雉、红腹角雉、雪鹑等珍贵野生动物。

最让队员感到意外的是,拍到了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国特有的大型鸟类——绿尾虹雉。在2017年“四川首届绿尾虹雉保护研讨会”上,专家公布了绿尾虹雉统计数据,当前野外绿尾虹雉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呈下降趋势。

“考古”

“这里有太多人类和大自然的秘密”

在这一次的巡山中,队员们除了反盗猎行动,同时还有“考古”的任务。

2016年,当地的牧民曾在九顶山拾到一块石斧,经省内考古专家鉴定,石斧来自新石器时代,对于揭秘古蜀人到三星堆的迁徙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报曾报道)。“这次回到九顶山,我们也沿路注意看能否继续发现历史文物,为揭开考古谜团提供帮助。在九顶山这块土地上,蕴藏着太多人类和大自然的秘密和宝藏。”

王晓弟介绍,对于“尖峰”队员来说,九顶山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这是他们梦想启程的地方。20年前,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在德阳成立了德阳尖峰户外俱乐部。“我们也希望这次行动能让更多人关注九顶山,加入到保护九顶山动植物的队伍中来。”

王晓弟表示,目前已经和什邡绵竹当地相关主管部门沟通了,下半年会联合组织人员到一些盗猎猖獗的地区开展反盗猎巡山活动。

66岁的余家华介绍,这是今年第六次巡护,协会成立以来,已经组织了150多次巡山。

巡山人

从猎人到

动物守护者

余家华说,他小的时候家乡很美丽,在那个时间,有很多的动物在高山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会儿,山上至少有十几万只动物!”余家华介绍,他从小生长在这里,那时的余家华时常要打猎。他是如何从一个猎人转变为九顶山动物的守护者的呢?

“冰冷的绳套边,累累的白骨”

大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因为土地承包到户,村民都有时间上山去打猎,每年进山打猎的就有上千人。

盗猎者采用几种方法打猎,用猎狗追杀,用猎枪打,用铁夹子,用钢丝套,用麻绳,尼龙绳,都可以盗猎。“他们钢丝套做得特别多,一头拴到树上,另外一头又是一个圈套,放到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他介绍,动物钻进那个圈里,往前走几步一下就勒紧了,动物就越蹦越紧,就这样,很多野生动物都灭绝了。在余家华家中,他还留存着部分巡山发现的钢丝绳套,冰冷的绳套旁就是被套住的动物的累累白骨。

随着盗猎人数的增多,原居于此的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盗猎者只得用上更残忍的手段。甚至有人放火烧山,大火一燃起来成百上千亩山林就烧掉了。然后在外围“守株待兔”。“逃出来的动物被他们捕杀,逃不出来的被活活烧死,山林里的惨叫声至今想起都让人头皮发麻。”余家华说。

到了1994年前后,“竭泽而渔”式的盗猎已让九顶山的野生动物难觅踪迹。

余家华看不下去了。“我们不但自己不打猎了,而且我们必须要开始保护动物了,再不保护这些珍贵动物就都没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1995年,他带着弟弟余家贵,与一些村民自发组成巡山队驱赶盗猎者。

“面对猎人枪口,我们扑了上去”

“断人财路”让余家华经常面临危险。一方要打猎,一方要禁止,冲突在所难免。

余家华和亲友就这样开始巡山反盗猎,要背上30公斤20多公斤的行李,比如锅, 碗还有大米、猪肉等,一天行走20公里左右,“到猎人多的地方去给他们宣传,见了钢丝套不管是谁的,就给他拆了,收了。”

巡山过程中非常艰苦,有时候风雨交加,衣裳打湿,连柴火都点不燃,冬季天气冷得特别厉害,气温零下10多度,冬季去巡山有时要踩齐腰深的雪,“有时候人一下踩下去就像一根棍子钉到土里面去。你要踏呀踏呀,爬呀爬呀,才能从雪里面爬出来,很艰苦,但是这些艰苦我们都不怕!”

余家华清楚地记得,在2004年8月30日他被采药人告知,有人在山上打猎。他连夜带好干粮,又请了两个采药人帮忙,一行5人凌晨4点打着手电出发,终于在走出15公里后与对方遭遇。

余家华发现,此时对方4个人已打了4只斑羚、5只猪獾和1只绿尾虹雉。余家华刚问对方为何不保护野生动物,一个猎人就从地上捡起了火药枪,将枪口对准他们。“再废话,崩了你!”千钧一发之际,余家华与巡山队员扑上去拨开枪管将盗猎者扑倒扭打起来,最后凭借人数的优势将对方制服。猎人的4支火药枪被收缴,斑羚也被余家华送到茂县森林警方立案。

巡山初期,余家华向猎人宣传环保意识,没少遭反问“凭啥管我?”他只好转变做法:如对方人多,就只记下线索;如自己人多,就设法让对方交出猎枪。

多年巡护,盗猎者变少了

转变发生在2004年。时任村主任的余家华到茂县参加培训,遇见了时任茂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刘志高,无意间聊起反盗猎的事。在刘的帮助下,余家华等人在民政部门获得注册成立了“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以民间团体的形式劝阻盗猎。

一支由自家亲戚和村民组成的三十人的羌族反盗猎巡山队就这样拉了起来。“别去九顶山打猎,那有羌族巡山队巡山保护”的消息逐渐在猎人间流传。

余家华说,协会成立至今,每年都会组织队员巡山,他几乎都会参与。

据了解,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巡山队每年巡山7次,每次7至15天,每天要走三四十公里,每年行程3000公里左右。因为他们的努力坚守,使得“熊猫走廊”四川九顶山段上的珍稀动植物得以保留和繁衍。

几年前,余家华还在山上安装了红外线摄像机,一旦发现珍稀动物的踪迹便会第一时间向当地林业部门报告。现如今,余家华的儿子、孙儿等全家十几个人都在巡山队伍之中,除了政府部门的补贴,一些公益组织也会不定期捐款来支持。余家华的侄儿余有强介绍,跟着大伯余家华巡山一事,刚开始爱人不支持,“很多时候没有补贴,都是自愿,我们做这些事情,她们觉得是好事,慢慢开始支持我们。”

1995年至今,经过23年的反盗猎,盗猎者的数量在大幅锐减,从每年遇到10多支盗猎队,到现在1年1~2支。“现在农民致富的方式多了,盗猎的人少了,但还是没有绝迹。”

2012年,“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获得了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等单位颁发的“中国野生生物卫士行动”杰出卫士奖。村民们的行动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也获得了来自北京、四川等地公益组织的支持。今年6月这次巡护结束,余家华将发现的珍稀动植物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同时,他在日记中写下:“我们要把生态和生物物种保护好,让绿水青山常在!”

成都商报记者 王明平

余家华 杨泽露供图

新闻推荐

众志成城 构筑安全“铜墙铁壁” ——茂县全力开展防汛抢险工作纪实

入汛以来,受强降水天气影响,茂县持续降雨,截至7月12日16时,茂县共有19个乡镇、13618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安置群众1389人。闻“...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