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羌笛 吹一曲高亢的壮歌
■吴晓铃
62岁的陈海元站在茂县凤仪小学的讲台上。他从随身布包里摸出一支磨得发亮的羌笛,屏气一吹,安静的教室刹那间响起羌笛特有的高亢旋律,让孩子们沉醉其中。陈海元,是国家级非遗羌笛的省级传承人。地震后,让羌笛代代传承,留住羌文化的根脉,成为老人的最大愿望。
羌笛情深绵延半世纪
“羌笛这个羌族文化的活化石,我已爱了50年。”出生在茂县维城中村的陈海元,是地道的羌族人,12岁就学会吹羌笛。“它特有的凄婉忧伤、高亢铿锵的曲调,往往在人们外出放牧、打完麦草休息时,用来抒发情绪。”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前,陈海元印象中能够吹奏羌笛的人就已经比较少了,全县最多三四十个。
上世纪70年代末,陈海元进入茂县羌族歌舞团工作,专门从事羌笛演奏和制作,此后专门拜羌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龚代仁为师学艺,渐渐成为羌笛传承的中坚力量。陈海元特别喜欢羌笛的音色,“可忧伤,可明亮,可欢快,也可典雅。”他还和羌笛艺人们一起大胆将羌笛进行创新,从传统的五孔提升为六孔,大大拓展了羌笛演奏的音域。
2006年,羌笛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然而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羌族同胞的家园。“我们都以为房子垮了,羌笛这种玩意儿更没人管了。”让陈海元没想到的是,灾后重建中,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很快建立,茂县新羌城拔地而起,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笛声吹出村寨吹进校园
当四面八方的游客被茂县新羌城的民族特色建筑群震撼时,这里鲜活的羌族非遗项目总能吸引大家驻足。陈海元是羌城经营方的负责人之一,2013年羌城正式营业时,他将80多岁的师父龚代仁请到羌城成为一名工作人员。在羌王官寨二楼,每每有游客上楼,龚代仁便会吹响羌笛,展示这门古老的艺术。“羌笛太需要向外界展示它的魅力了。”这是陈海元请师父出山的初衷。龚代仁直到一年以前因为年事已高,才告老回家。此后,陈海元又派出自己的学生进驻羌城,悠悠羌笛,始终是羌城最受关注的一道风景。
随着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推进,羌笛最近几年成功走进了校园。忙着演出和羌城经营事务的陈海元,总会在周六走进课堂,“娃娃们对这门乐器还是很喜欢。”尽管陈海元也认为孩子们眼下的吹奏纯属业余爱好,“不过羌文化的种子播下,总有一天就能生根发芽。”
(据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骁)日前,眉山市东坡医疗队10名医疗专家来到茂县南新镇攀川村开展义诊活动,活动现场,医疗专家为攀川村群众进行了...
茂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