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灵韵真风景

四川日报 2018-05-04 06:14 大字

初春,水彩 唐太智 作

□本报记者 文莎

流淌的水迹,尾随着村庄、田野和山林;挥洒的笔触,追逐着晨雾、日照和晚风。4月29日,唐太智个人水彩画展“水色灵韵”在成都域上和美艺术馆开幕,吸引数百位慕名而来的艺术爱好者。此次画展共展出130余件水彩画作品,皆为唐太智近年的户外写生之作。

今年48岁的唐太智,出生于德阳,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从事水彩画创作将近30年,至今已创作上万幅水彩作品。他的水彩作品曾参加中德、中芬、中瑞文化艺术交流展。另有水彩作品共12幅入选《中国水彩名家》。

抵达现场

笔下方有“诗和远方”

唐太智的作品悉数出自远游途中。多年前,他背上重达20余公斤的绘画工具,徒步跋涉到茂县黑虎寨,浓郁古朴的羌族风情让他留恋,一待就是一个星期,那里手机信号弱,家人一度以为他失联了。而他心心念的全是绘画,“通往黑虎寨的路,全是羊肠小道,上山下山途中最担心的就是身上的画板,怕一个不小心跌进溪水里,打湿画纸。”

除了行走乡野,唐太智还取材于闹市。“我想给观众呈现出一种亲切感,让更多人感受到水彩的魅力。”他在浙江舟山港写生时,身边的渔民、游客往来不断,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他的画。“水彩画像有一种魔法,远看像幅画,近看鬼画符,大家总是为画得像不像争论不休。”为此,唐太智拿出画纸、画笔邀请争论双方,一起来画。

薄明的色层、书写式的笔法、干练的线条和变幻多端的色块,转换为唐太智笔下水色斑斓、轮廓朦胧的景致。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杨梁相形容,“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而在策展人邱伟眼中,唐太智笔下有“诗和远方”,“或者烟霏雾漫,或者景深林茂,全凭画家‘身所盘桓,目所绸缪\’。”

融合中西

创新水彩画技法

“水是水彩画的灵魂,有水的地方,颜色才能流动。”唐太智表示,正是这份灵动,让他画得酣畅淋漓,同样也是因为色彩随水而动的不可控性与刺激,让他为之着迷。

中国画科班出身的唐太智,刚接触到水彩画时,遇到不少问题。“篇幅变小了,画面的布局,要做精心的打算、安排,而且水彩画创作需要一个连贯性,不可能今天画一半,隔几天再来画。”

起初,唐太智模仿查尔斯·雷德、约瑟夫·布兰科茨尔等国外水彩名家作品。“但是我始终不能感受到绘画的快乐,因为这些水彩画家多数在写实,而我之前画水墨画讲求的是写意,这种转变让我有点迷失,是不是要放弃之前的技法。”不过,唐太智的艺术家朋友却提点他说,“尊崇内心的声音,找到你感觉舒服、自然的画法,才能独树一帜,而不是全然仿效。”于是,唐太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国画作品,也总结自己对版画、油画、素描的所学所感。

湿画法和干画法,是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何让传统技法产生新的效果?唐太智将中国画与西方水彩画的技法巧妙互补,在湿画法的运用上,采取多次重合湿画法,把水色的渗化和叠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不同光影的区别和笔触的意趣,更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他大量运用了冲水、撞水和破彩、泼彩技法,听任水的灵动,去瓦解颜料与纸张固化的惰性,使画面元气淋漓,散发出东方美学的神韵。

在绘画工具的选择上,唐太智用毛笔替代水彩画笔刷。“毛笔笔头材质更佳,有的柔软,有的坚硬,吸水能力也更强,用毛笔作画,画出的线条更加饱满,色彩的渐变效果更容易体现出来。”

新闻推荐

十年前在余震中搜救同事 茂县男子如今患白血病花光积蓄求助

4月19日,42岁的彭建刚刚做过治疗,他需要保持头和腰部在同一条直线上,整整6小时不能动。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年多,这个曾经130多斤的壮汉,如今只有90多斤,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彭建一家是四川茂县人,...

茂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