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活美学之体验 本地老外,城市的美好感染着我
对于一个长久居住在成都的人,当听到别人谈论在成都美好的生活体验时,多少会觉得大惊小怪——在这里生活的确不错,但至于大呼小叫么?就像很多成都人,周末休闲可能很少会想到专门去一趟大熊猫基地,但是无数不远万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熊猫迷,则对那黑白相间的“惊鸿一瞥”如醉如痴。
所以,我们审视成都的美,还需要注意更多来自成都之外的视角。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成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这里,有些老外甚至定居在这里,把事业放在这里。随着在成都停留的时间越来越久,这些老外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慢慢地成都化了——他们会摆龙门阵、喜欢吃火锅,还爱上了掏耳朵……
他们体验成都生活之美的时间越长,就越认可和享受这种美,他们甚至不愿意被称为“老外”,他们认为自己是新的成都人,是“本地老外”。
来自圣彼得堡的年轻摄影师 喜欢在高楼上欣赏成都的黄昏
最近几年,俄罗斯摄影师的作品在网上很受关注——这个“战斗民族”似乎特别不怕高,拍下了许多在世界各大城市高楼顶端鸟瞰视角的惊人作品。
已经在成都生活了三年、同样来自圣彼得堡的摄影师Garick(中文名秦昊然),也对高楼视角情有独钟。只要一有空,Garick就背起他的摄影装置,去成都各大高楼寻找合适的位置,进行拍摄。
一个只有10秒钟的视频,他可以花上5个小时来拍摄,尽情享受这高楼上的夜色和自己的独处时光。“在等待的过程中,抽抽烟,戴上耳机听音乐,一个人的楼顶时光特别惬意。”
他最喜欢太古里那一带,因为可以同时欣赏到古典美的大慈寺和现代美的国金中心、银石广场等高楼。“世界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但只有在中国,能够欣赏到这种中式古典建筑和现代都市大厦的对比。”
大业路财富中心附近也是Garick喜欢去的地方,“那里有上世纪风格的旧建筑,也有仁恒置地这样的现代风格高楼,非常开阔的三岔路口,紧邻着狭窄拥挤的小街。我可以同时感受到一种空旷的寂寞,和一种很有人气的热闹。那一刻我既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处这个城市之中,又感到一种并不在场、而是从远处眺望成都的感觉。”
这两种感觉叠加在一起,有时会让他觉得心跳微微加快,“更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在生动地活着。不论是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在人群聚居的城市里,我都能在某个瞬间、某个地点,找到这种感觉。”
来自澳洲墨尔本的Hendrix,自从两年前被女友带着去过一次科华北路一带某小区的楼顶之后,就深深爱上了那片“秘密空中花园”。他不肯透露具体是哪栋楼,“我只能给你说,我们是很注意安全的,但是万一别人看到了找过去,却不像我们那样注意安全呢?”
他们只在温暖的季节里登上楼顶,在水泥地上铺开一块厚厚的花格子野餐布,放下他们带来的水果、三明治、香肠、啤酒,还有保温杯里的热咖啡。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就这样在成都的空中悄然绽放,充满愉悦。“我们通常都是下午去,选晴天,然后一定要待到晚上,在高楼上看日落,看着黄昏降临,看暮色慢慢笼罩这个城市,灯光渐渐亮起,空气里有种淡淡的草木香……那是100%,纯粹的,浪漫感觉。那种时刻,我感觉自己爱极了周围的一切,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脚下的街道。”(金玫)
这个可爱的法国大叔 对于掏耳朵已经上瘾
去年4月,一款文化衫在成都的外国人圈子里悄然走红,衣服背面是几行短短的风趣大字诸如“我听得懂你说的话”“我能吃辣”“我吃得惯”等针对常见问题的主动回答,非常有意思。
这款T恤出自法国人David Tabacznyj之手,他的中国朋友就管他叫大卫,大卫的中文说得很好,因为他美丽的妻子雅岚就是四川人,老家在乐山。
进入2018年,大卫来中国就整整满20个年头了,最开始他是作为交换生,在北京大学学了半年中文。2003年,大卫去了江苏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假期跟伙伴们坐火车去新疆和云南旅游,也来了成都。“那时的宽窄巷子还是老样子,有很多音乐家、艺术家,还有很多啤酒。”大卫说,“我太喜欢成都了,原计划是待两天,结果待了两个星期。”
旅行结束后,他到回法国,却对中国念念不忘,尤其是成都。2005年9月,他又回来了,进入四川大学深造,同时在法语系当外教。
2006年2月,大卫和朋友在科华北路的蓝色加勒比二楼,开了成都第一家外资酒吧“巴黎咖啡”,他也是在这家咖啡馆遇见了妻子。他们携手相伴多年,一起经历了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大卫不仅和朋友们组织义卖,还把自家的被褥几乎全都捐掉了。
在成都过了十多年彻底浸润的生活,让大卫像一块海绵那样吸饱了这个城市的养分与气质,对大街小巷的美食了如指掌,对人民公园、宽窄巷子和锦里等地方掏耳朵师傅的技术、价格甚至风格也了如指掌。
没错,掏耳朵是他在成都最喜欢的休闲享受之一。平时他去得最多的是人民公园和锦里,最近因为离家近的缘故,他也会去铁像寺水街掏耳朵。“一个月至少两次吧,”雅岚说,“如果哪次不掏耳朵,那他就要鼓捣去做个盲人按摩,总之我看他是上瘾了。”
早在十年前,锦里的掏耳朵师傅就认得他了,每次一出现,师傅都会跟大卫熟稔地打个招呼:“来了哇?”
去逛菜市场大卫也一定要跟老板讲讲价,还价通常不超过两毛钱,可见他并不是真觉得贵,更多是入乡随俗的一种社交互动。
2014年,大卫两口子在人民南路的首座,开了一家红酒吧,名叫La Cave(法语“地下酒窖”的意思),店面小而美,营业的同时也成为他们在成都的诸多好友日常聚会的好去处。
身为本地老外,大卫也在这12年的成都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对比这些年来在蓉外国人的变化:“10年前,来成都的老外以留学生、领事馆官员和飞机修理师等为主,他们来成都的动力是对这里的文化感兴趣,来之前多半都先学了一些中文。而现在,成都已经变成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大都市,外派工作、创业经商、留学旅游等各行各业的都有,很多老外甚至不需要会中文,也照样生活得方便舒适。”
大卫一家原来住在宽窄巷子附近,最近搬到了城南,离铁像寺和锦城湖公园不远。他说主要是为了方便孩子读书。“在中国学校读书,会写汉字很重要。”大卫说,“即使孩子将来去了法国,他也要会说汉语、写汉字。”(尔迦)
来自以绅士风度著称的英国 他说自己更爱成都人的热情
英国小伙Jamie来自伦敦,来到成都生活已有半年,目前在英国商会实习。在他眼中,成都之美在于这里的人文,人文之美让他如此深沉地爱上这座西部城市。
今年22岁的Jamie在来到成都之前,已经去过诸如巴黎、纽约、悉尼、里约热内卢等许多国际大都市。来到成都三个月后,Jamie宣布:成都目前是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伦敦以外,最喜欢的城市”。
“最让我感觉美好的,就是成都人的友善与热情。”Jamie说,自己在成都时,总会遇见各种善意,得到各种帮助。其中最令他感动的一件事,就是他今年元旦前跟朋友聚餐吃了一顿螃蟹后,大概因为肠胃不适应,半夜突发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接待他的驻留家庭,房东两口子二话不说,凌晨4点起来开车送他去医院,不仅垫付医药费,还一直守着他做各种检查,回家后更是叮嘱他吃药、给他做清淡“病号饭”直至他彻底痊愈。
还有一次参加活动回来,Jamie在出租车上不小心落下了自己的手提包,出租车师傅根据包里的工作证联系上他,把包送回;公司里的中国同事会邀请他去家里吃爸爸亲手做的家常菜……所有的热情与善意,让他觉得成都是一座充满爱的城市。
“就拿我最熟悉的伦敦为例,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人的彬彬有礼、轻言细语,同时也是界限分明、无形中有着清楚的距离感;但在成都,有可能一个看上去冷冷的人,私下却是古道热肠、无私助人。成都人很耿直,也热心,也很宽容,这就是成都的温度,犹如这里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Jamie笑道。
至于成都的食物之美,Jamie甚至用了“全世界最好吃”来形容,无论是火锅、串串、烧烤,还是锅盔、肥肠粉、担担面,他都超爱。“来中国前,我比较不敢吃辣的,可是现在,哇,简直就是无辣不欢,坐在鲜香麻辣的火锅前,感觉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来成都这半年里,Jamie已经跟着随朋友吃过成都不少的“网红店”——网红火锅、网红串串摊、网红烧烤……“只要听说是当地人在追捧的,我都愿意去排一排队。”他说,“对于想拥有一个可以常驻成都的工作机会的英国人而言,在口味方面,我认为自己已经做好准备了。”
在成都生活的环境之美,Jamie用了“层次丰富”来形容——既有IFS、太古里这样充满现代气息和设计感的时尚繁华地段,也有宽窄巷子、锦里这样的传统文化元素街区,更有超级单体建筑环球中心带给他的视觉震撼。
他兴奋地讲起自己刚到成都不久,应邀随房东一家去大邑的雾中山露营、徒步,“那里的山间,让我想起在南美洲和朋友们的徒步旅行。”工作之余,他也会跟商会的同事们去太子岭滑雪、到茂县泡温泉,耍得不亦乐乎。前两天,Jamie还应邀参加了房东儿子的生日派对,跟一群成都小学生们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上周末恰逢苏格兰的传统节日“Burns night”,他实习的公司选了成都附近一个湖光山色的五星级酒店,邀请成都各外国驻蓉机构的人员一起举办大型派对庆祝。Jamie又忍不住感慨:拥有这样美丽自然景色的酒店,离城区不过30公里,成都人平日可尽享都市便捷,周末或节假日也可以随时体验“归隐山林”——“这样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真是太棒了!”他说。(摄影、采访/Grace)
新闻推荐
坐直升机看美景有望成现实 通用直升机首次在甘孜州康定市成功试航
首飞仪式现场。本报讯(记者肖宵余秋林文/图)1月15日中午11时许,在康定新城市政广场,蜂鸣的声音渐渐扩散,螺旋桨高速旋转,一架耀眼的红色直升机迅速拉升飞跃至天际,数百名群众在现场争相观摩拍摄。这是首...
茂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