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 2017成都市新闻战线演讲比赛决赛举行
她们的故事 既是亲历者,也是记录者
每一次重大新闻发生时,都有记者冲上前线的身影;每一次时代的进步,都有记者用平凡人的故事记录城市跳动的脉搏。
故事,是新闻传播的载体,也是媒体人挖掘和传递的价值所在。为推动全市新闻战线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昨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2017成都市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在市广播电视台举行。
残疾母亲培养出民航飞行员的儿子、普法教育走进校园关注校园暴力、茂县垮塌第一时间冲进灾区……来自全市市级传媒队伍及各区(市)县传媒中心的30位选手,从幕后走到台前,从真实的采访经历出发,用一段段心路历程,与观众分享了成都的好故事,社会的正能量。激烈竞争后,最终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20名。
其中,成都市广播电台的孙静,成都日报锦观新媒体的刘颖,两名选手获得比赛一等奖。
由成都传媒集团选送的4名记者均进入了前十名。其中成都日报锦观新媒体的刘颖《我从北京“漂”来成都》获一等奖,成都晚报新媒体部的曾琦《雷锋热线公益梦所有人帮所有人》获二等奖,成都商报要闻部的王垚《我和美国人泰普林》、成都全搜索的朱海丹《做温暖灯火照亮城市不断前行》获三等奖。
“精彩中国需要去讲述,尤其需要记者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给社会。”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彭剑高度评价了此次比赛的意义。他指出,让好记者来讲好故事,既是展现记者风采的机会,也是记者素质“练兵”的机会,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客观上反映的是记者的职业技能。他欣慰地看到了年轻记者们走入基层,通过切身的体验和采访,还原了身边人的故事,也为社会传递出向上向善的力量。
一等奖
我从北京“漂”来成都
成都日报锦观 刘颖
有一种温度,叫融入
我看到了在暴雨里赤脚站在路边捡起树叶的姑娘;看到主动捞起下水道垃圾的大叔;看到光脚也要把饭送到的外卖小哥……
这位小女孩,是一名成都日报锦观新媒体中心的记者,同时,她也是一名“新成都人”。她叫刘颖,在昨日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这个小女孩一举夺得了一等奖。而她的故事,也感染了现场的所有人。
她讲述的是自己的经历。出生自广元的她,名叫刘颖。她曾在北京读大学,毕业后,顺利地留在了北京教育部机关里工作。但4个月前,刘颖却离开北京,来到了成都。
“我渴望能有一个城市,能给我一杯温暖的茶,一个安定的家!”今年3月,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的她,看到了成都日报锦观的招贤。成都的新同事们告诉她,只要你愿意拼,成都欢迎你。她回答“我愿意”,然后毅然前往,来到了成都。
“来到这儿,我发现同事们大多都来自五湖四海,上海的,浙江的,甘肃的……我们有个共同的新名字:蓉漂。
成为“蓉漂”,成为成都的记者后,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刘颖参与过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的新闻编辑报道,参与过前不久7月中旬的暴雨突发报道……
她说,讲着讲着成都故事,她逐渐爱上了成都。
从这些报道中,她看到了在暴雨里赤脚站在路边捡起树叶的姑娘;看到主动捞起下水道垃圾的大叔;看到光脚也要把饭送到的外卖小哥……“这一幕幕打动着我”,她说,她发现了一个感人的成都,而她必须要站出来,让大家都看到这个温暖的成都。
她说,她和千千万万的“蓉漂”青年一样,选择成都,扎根在成都,因为成都给我们的,不止温暖的茶,还有安定的家,和璀璨的未来。
而从未学过新闻专业的刘颖,更在成都的记者生涯中了解到,新闻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因为融入才能感知,因为感动才能传递。
一等奖
让山区孤儿看见
更大的世界
成都市广播电台 孙静
有一种温度,叫梦想
我深知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人会变坚强,也会得到幸福。在实现吉各梦想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与吉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哇!这里就是收音机里传出声音的地方!”第一次在导播间戴上耳机,吉各小芳不由得惊呼起来。这一幕烙在了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记者孙静的心里,让她感受到了梦想和城市对于一个山区孩子的意义。
站在演讲比赛的主播大厅,孙静再次回想起当时的画面。她说起今年夏天,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中心校五年级的吉各小芳第一次走出大山,在成都交通广播组织的系列公益活动中,完成了看外面世界的梦想。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痛彻心扉的渲染,孙静选择用乐观的态度来讲述一个平淡却温暖的故事,让所有人倾听一个山区孤儿的梦想,最终获得了演讲比赛的一等奖。
“我深知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人会变坚强,也会得到幸福。在实现吉各梦想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与吉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孙静感慨地说,她愿意以媒体的力量去陪伴和见证吉各的成长,新闻的意义也在于关注每一个生命的闪光点,尊重个体的梦想。
二等奖
雷锋热线公益梦
所有人帮所有人
成都晚报新媒体部 曾琦
有一种温度,叫温暖
他声音有些发抖,说,“不好意思啊,刚刚车胎爆了,送去凉山的时间可能要晚一点。你帮我给凉山的孩子们道个歉,是叔叔延长了他们受冻的时间。
“喂,这里是雷锋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的舞台上,她用这样一个开头,引出了自己两年以来的记者故事,那是一个有关“公益梦想”的故事。
这位演讲人,就是成都晚报新媒体部雷锋热线的记者曾琦。她的故事在昨日的比赛当中,斩获了二等奖。
曾琦的记者生涯,主要任务,是做公益援助,以及相关报道的采写。她所在的成都晚报社推出了一档”互联网+媒体+志愿公益”的全媒体融合项目,从此,那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心愿,通过她所在的平台和她的努力,越来越多地实现了。她说,迄今为止,平台已经完成了10243个心愿。
在曾琦的讲述中,她提到了一个小故事。
2016年11月,正值寒冬,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志愿者告诉她,凉山太冷了,孩子们的衣物根本不能御寒,需要一些冬衣,让孩子们温暖过冬。挂断电话,她立即联系上专门回收旧衣的刘猛,他说,“在成都的冬衣不多,河北还有很多库存,给我5天时间。”
曾琦还记得,那日凌晨2点,刘猛在河北回成都的路上给她发来了一张照片,路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货车上拉着厚厚的冬衣,他声音有些发抖,说,“不好意思啊,刚刚车胎爆了,送去凉山的时间可能要晚一点。你帮我给凉山的孩子们道个歉,是叔叔延长了他们受冻的时间。”
6天后,刘猛如约将4000件冬衣送到了2000名孩子的手中,直到孩子们露出温暖的笑脸,他才松了一口气。
她说,这是雷锋热线帮扶人数最多的一次。
在曾琦看来,记者的经历是自己最大的财富,每一天,都在收获向上的力量。而她最大的心愿,也是将自己的收获,自己感受到的力量,传递给更多受众。帮助别人完成心愿的同时,也将那份爱心,播撒出去,这才是记者的责任,更是自己的使命。
三等奖
我和美国人泰普林
成都商报要闻部 王垚
有一种温度,叫点亮
比新校舍和新设备更重要的是,泰普林点燃了他们求知和进步的理想。而身为记者,能够发现这个细微却伟大的故事,也感到了记者的价值在这一刻被点燃。
作为记者,她用脚走出、用笔写出无数好故事,见证了城市发展每一刻的脉动。这一次站在演讲比赛的决赛台上,成都商报要闻部的记者王垚却选择讲述一段逝去的故事。两次寻访、牵出一位国际友人20年执着的奉献和坚守,王垚在泰普林的故事中,找到了记者生涯的初心——在被掩盖和遗忘的历史中,挖掘和传递社会的爱与善意。
泰普林的故事始于20年前,当时他是省社科院的一位交流学者,20年来每年会来成都两个月,进行教育公益项目的交流,这期间,他还当选过成都市荣誉市民。
改变在10年前,泰普林偶然去到了大窝村,那群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让他彻底触动了。于是这十年来,每次来成都,他都要去大窝村住上两周,给孩子们上课,陪伴孩子们成长。
直到去年,泰普林患癌去世,享年78岁。而他最后的遗愿,却是长眠四川。今年清明节,他的家人从美国千里迢迢把他的骨灰带到了四川,下葬在了雅安市天全县大坪乡大窝村,一个偏僻的半山腰。墓碑的正对面,就是他所捐赠和陪伴的希望小学。
这样的情感,让王垚无法止住对泰普林故事的探寻。当她再次来到那个半山腰,一些早已毕业、早已工作的孩子们用香烛、纸钱的本土方式去纪念一个外国人,王垚被他们真挚的情感触动了,“这份感动,并不因为他是一位外国人,也不因为他的捐赠。而是那分执着的情感与守护。也是一届又一届走出大山的孩子们,被点亮的内心,被点亮的人生。”
王垚说,当她站在大窝村,看着新校舍、新设备和孩子们流利的英语、坚毅的神情,她意识到了,比新校舍和新设备更重要的是,泰普林点燃了他们求知和进步的理想。而身为记者,能够发现这个细微却伟大的故事,也感到了记者的价值在这一刻被点燃。
三等奖
做温暖灯火照亮城市不断前行
成都全搜索 朱海丹
有一种温度,叫灯火
她拉着我的手,高兴地说以后就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在路上耽误时间了。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的记者朱海丹,进行了一场名为《做温暖灯火 照亮城市不断前行》的演讲,在昨日的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朱海丹是一名跑城市建设口线的记者。很多市民都非常关心断头路建设,于是在成都治堵十条出台时,她决定专门去走一走“断头路”!把断头路的“烦”,打通断头路的“快”,并将“断头路”即将打通的信息,呈现给成都市民。
采访过程中,她来到了位于城北的青龙片区,由于多条并行的铁路分隔,青龙片区居民要去隔街相望的八里庄二仙桥以及圣灯片区需要绕行,距离远,遇到高峰时段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而这三个片区之间的人民塘路和致力路正在修建下穿隧道,并将于今年内完工,通车后,几个片区的车程缩短至五分钟以内。
在她的讲述中,她在现场遇到过一位迷路的阿姨,阿姨每日要去看望女儿和外孙,可堵在路上的时间让她非常困扰。但在得知这两条下穿在今年内将完工后,阿姨非常激动,“她拉着我的手,高兴地说以后就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了”。
朱海丹采访得知,根据建设部门的统计,今年成都市将新建、续建断头路98点,在这些断头路的背后,有多少个像阿姨这样期盼的市民啊!
在她看来,当前,成都市正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优化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变化日新月异。而作为一名记者,她的责任和荣耀,就是奔波在现场、采访在一线,“采写冒热气儿、有温度的新闻报道,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章”。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王垚
摄影记者 陶轲
新闻推荐
亲历亲见亲闻讲述好故事 掌声笑声哭声抒发真感情 2017全市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举行,本报刘颖获一等奖
2017全市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选手合影摄影张青青本报讯(记者常斐李霞)为推动全市新闻战线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