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休村的守望

阿坝日报 2021-01-15 10:37 大字

马尔康的沙尔宗、大藏等地,原来统称为茶堡地区,意为阳光普照之地。茶堡地区的哈休遗址被意外发现,考古学家初步断定该遗址距今五千多年,远在新石器时代,哈休先民已在这里狩猎农耕,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文明的火种。

■杜阳林/文 元旦年木初/图

宁静圣地的传说

这是一片纯粹而宁静的圣地。顺着狭窄的公路前往哈休村,与路面几近平行的是蜿蜒河水,它不知已流淌了多少个春秋,从雪山山顶融化的水,顺着大地的脉络向前奔流,一路不歇不休,最终汇入长江黄河。它是中国人精神图腾的原初归依,却那么低调敛默,如同一位慈爱的母亲,养育了这片灵山秀水的儿女。

在哈休村的村口,一株高大巍峨的白杨树,归属刚过而立之年的藏族小伙三郎热单。走过白杨旁边的一段木板与粗麻绳制作的吊桥,岸畔耸立的那幢七层老式碉房,同样属于三郎热单。藏地秋天,白杨树端正沉稳,苍劲枝干直指天际,树上黄叶飘落,河风吹动的枝条,像抖动着瘦骨嶙峋的手臂。这棵白杨有着太过久远的传说,在漫长的光阴里,成了人们崇尚自然,追寻美好生活的精神象征。

相传很多年前,这里因水而生龙。那是一个神和人,以及万物之间的界限还不是那么森严分明的时代。蓝天白云下,土地母亲不仅承载人类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护佑着万物,比如“龙女”,她常常从水里一跃而起,化为人形。

哈休村最初没有村落,寂无人烟。直到有一天,三个兄弟长途跋涉而来,见这里土地肥沃,河流清澈,于是高兴地决定,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大哥修的是首座碉房,取名为“阿尔莫克萨”,藏语中,“阿尔莫”是指“有龙的地方”,而“克萨”是新房子的意思,即村庄里修建时间最早的房子。

这大概是距离现在八百年的时间,三兄弟安居乐业,在村口种下了三棵白杨树。

龙女很喜欢这三棵白杨树,白杨时常哗啦啦地拍着巴掌欢迎她,让她十分喜悦快乐。后来有大量伐木工进入这里,他们砍伐了许多林木,龙女也和白杨树含泪告别,辞别家乡。

白杨树中的两兄弟,因为太过思念龙女,枯萎凋亡。唯一的兄弟,将牵挂化作等待的动力,从此岁岁年年地等待,这一等,就是五百年,它依旧坚韧地活着,树皮剥落,树身布满了皱纹,依然没有放弃当初的信诺:等你,无期。

这棵白杨不知道远走他乡的龙女,还会不会回来,依然在风雨雷电、冰雹暴雪中等她,忘记了四季更迭。这份执拗与专注,已化作一种强韧的信念,支撑它直到时间的尽头。

三郎热单的信念

哈休村三十一岁的三郎热单,固守着龙女和白杨的传说,骨子里拥有着和白杨相似的坚持与韧性。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在外面打工赚钱,将赚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阿尔莫克萨上。那时年轻的他,心中生出一个堪称“天梦”的奇想,他要把老碉房改造成一座民居博物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到,八百年前的藏人,在这片土地上是怎样生活作息的。老建筑是时光打磨后留下来的奇珍异宝,三郎热单觉得,仅仅拥有和维修这座七层高的碉房,不算是“保护了文化”,他还要在屋中细节处“还原旧貌”。于是,三郎热单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四处收集老物件,摆放在碉房中,严格延续旧日的房屋结构分布,每一层是做什么的,都按记忆中的模样来布置。

十年奋斗,十年付出,用在碉房上的钱,已有五六十万元,这里的每一张钞票,无不凝聚着这个普通藏族打工仔的血汗辛酸。可他就是一根筋地要做这件事,凭借自我力量,不向任何人求助哭诉,将他的梦想,以一种看似不可能的方式艰难推进。终究,他改造的“阿尔莫克萨民居博物馆”落成,进行揭牌仪式时,这个倔强的小伙,眼里闪出了激动的泪花。

三郎热单将八百年的碉房改造成民居博物馆,看似痴愚天真,实则谦恭真诚,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让他坚持了这份守望。

随着时代变迁,之前热闹的村落渐渐冷寂。年轻人背起行囊,如同当年离村出走的龙女,头也不回地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去拼搏奋斗,赚取更好的生活。三郎热单在外打工时,他并非是一个不能接受新事物的“老古板”,正因为他早早就接触了外面的世界,感知传统与现代之间文化的碰撞,在藏汉文明的交流中有所领悟,才更加懂得,守护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和文明,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老碉房是嘉绒藏族人安居乐业的地方,人们在这座沉默的石头房子中生火做饭,静憩休息,喇嘛转着手中的经筒,念着古老的经文。七楼的晒台上,铺晾着饱满的黄豆和玉米,临盆的妇女,在三楼的小屋里生下孩子。夜晚降临,人们睡在楼上楼下的草堆或火塘边,唱着悠远的歌曲,讲述着藏地的古老传奇。

三郎热单小时候就过着这样的日子,他的祖祖辈辈都过着这样知足而平静的生活,虽然清苦劳碌,但有幸福的安定滋味。但到了他这一代,家里只有姐姐和他两个孩子,姐姐成年后嫁到别村,他曾在外漂泊务工。三郎的母亲不到三十岁便因病去世,很多年来,他父亲守着孤零零的阿尔莫克萨,寂寞无人可诉,唯有交付烈酒,化解自己的孤单。三郎在外面世界的风雨中长大,信念也如同破土而出的小苗,顶开了厚沉沉的泥土,他想要用民居博物馆的方式,将原汁原味的藏地生活传承下去,让老碉房焕发出它原本该有的迷人生机。

茶堡历史的传承

阿尔莫克萨是座令人惊叹的博物馆,它的一间间陈列室,便是三郎热单祖辈们点点滴滴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每一根木柱,每一块青石,甚至被油烟熏得发黑的屋顶,踩上去吱嘎作响的陡峭楼梯,都留着八百年的老记忆。时间在这里变得格外缓慢滞重,走进它的心脏,能感受往昔人们的生活场景,岁月赋予的慈悲情怀。

三郎热单是平凡时代的英雄,他刷新了我们的刻板认识。人们常常将传承文化,当作一件宏大磅礴又难以驾驭之事,仿佛这天然属于“集体”的责任,而不是个体的努力。但“集体”是什么?分解开来,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无畏于个人得失,也不去计较成败,拥有最纯粹的念头,最执拗的勇气,拿定主意做一件忠于内心正确的事。从此,这件事便是照亮昏暗黑夜的灯盏,小心捧护于胸口。人若不亡,信念就在。

世上平凡又普通的人们,也许并不是个个都能拥有阿尔莫克萨与白杨树的坚韧,等待远方足音,等待新朋来访旧友回归,可以将数百年当作弹指一挥间,不倦无悔地等下去。我们赞叹这种磐石般的精神,却疑惑自己无法企及这太过高逸超脱的信仰,但请不要这么快就摇头叹息,转身放弃。

我们不能将余生投入一场纯粹而炽烈的文化传承之旅,却也能用自己的方式,为保护传统文明作出小小的努力。即便只是站在阿尔莫克萨的房间里,遥想当日藏家的味道生活,或在老白杨下面停留片刻,听水声淙淙,风声萧萧,那些五百年前未来得及出口的不舍和牵挂,早已化作大自然的回响。此刻我们的真实感受,就是礼敬古老文化的一种方式,这是虔诚的回溯,当目光抚过旧时马鞍与陶罐,自由的灵魂能触摸到千百年前的风光。谁说这不是一种文化的隔空感应呢?物我之间,是那么深刻,又那么绵长。

阿尔莫克萨碉房的故事,是茶堡历史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像阿尔莫克萨这样的“先祖”,用石头与黄泥砌成的身躯,庇护和养育了代代藏族儿女,延续和传递着熠熠闪亮的藏地文明。如果你去看一看那棵将等待化为血肉筋脉的白杨,走一走滔滔河流上的吊桥,持一颗平和诚敬的心,进入古老文化的深处,在碉房中央,与之交心,两两对望,你就会明白这种感受。

新闻推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

七、宾馆饭店1.入住宾馆时,要主动汇报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2.主动配合接受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措施。3.与他人同乘电梯...

马尔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尔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