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筑居 搬“得”幸福——马尔康市沙尔宗镇尼市口村易地扶贫搬迁走笔

阿坝日报 2020-09-10 15:15 大字

■汤恒 记者 泽英巴丹

从山上搬下来,是尼市口村的第一次跨越;从解决温饱到整村脱贫,这是尼市口村的第二次跨越。2017年,马尔康市沙尔宗镇尼市口村一年内实现了两次跨越,如今,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党的关怀始终不变——

“以前,祖祖辈辈走着羊肠小道、住着石头砌成的房子,买袋盐都要走下山才行,孩子上学每周一个来回要走30多公里的土路。如今,学校、超市就在家门口,不出村就能打工挣钱。”在尼市口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老人王珍告诉记者:“想想过去的苦日子,眼前的日子就像土蜂掉进蜜罐里,里外都是甜。”

尼市口村是马尔康市沙尔宗镇最偏远的村庄,山高、林密、人稀、路窄,土地贫瘠。过去,村民大多以放牧和耕地为生,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到头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2017年,沙尔宗镇先后动员尼市口村40户1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35人)搬离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独居地,搬迁到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资源相对集中的沙尔宗集镇。

“搬出去”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搬迁群众的幸福“稳得住”。为了让尼市口村搬迁群众无后顾之忧,沙尔宗镇从选址之初就对移民安置和产业布局以及未来发展通盘考虑。几年来,先后协调项目资金近400万元,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庄美化亮化、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发力,帮助尼市口村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走进尼市口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一栋栋安置楼房整齐排列,公共区域干净整洁,文化室、卫生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配套齐全,安置点门口就有乡村客运站。孩子们在院中嬉戏打闹,老人们在树荫下拉家常。易地搬迁,集中安置,还是原来的邻居,却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大家伙儿都格外高兴。

9月1日,在尼市口村安置点,记者看见皮肤黝黑却浑身充满着精气神的村民薛云峰,便随即采访了他。曾经,薛云峰家是村里的贫困户,此前一直住在半山腰几十年的老房子里,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又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疾病,生活的重担压在了薛云峰一人身上。多年来,家里既脱不了贫,也盖不起房。

2017年7月,薛云峰搬进了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新家。据介绍,对于像他家一样的贫困家庭,房屋由镇政府统规统建,采用全框架式修建方式,给予每人2.9万元的补贴,每人按25平方米的标准规划。

“以前住的房子又破又旧,住进明亮宽敞的新房子,我们一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一辈子都难忘。”谈及搬迁时的情景,薛云峰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在住上新房子后,村“两委”给薛云峰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帮扶责任人还介绍他到镇上的工地就业,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都在市里上班,全家人均收入14000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乐业才能安居。在尼市口村,像薛云峰家一样走上致富路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针对贫困人口,该村给予了人均35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还享受公益林、退耕还林补贴,并通过因人设岗、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和爱心岗位,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

有收入,能致富,搬迁群众才会真正愿意在新住处“安营扎寨”。如今,尼市口村方便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给力的社区治理,把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真正写进了群众的心坎里,大大提升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闻推荐

降雨和地质灾害致四川省6条高速公路阻断

据新华社成都8月16日电(记者胡旭)记者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截至16日上午9时,四川全省因降雨和地质灾害导致高速公路阻断...

马尔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尔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