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音乐里阅读有趣的灵魂
阳台前,明窗下,一把躺椅之上。阿来在手边书堆中拿起一本施蛰存的《唐诗百话》翻读。这里被他命名为宜于赏析诗词的“诗歌角”。遨游诗词一番,可以站立移步至“自然角”,那里有自然文学或植物学知识,在等着他。幼年长在马尔康,成年后漫游于大地的阶梯之上,阿来对自然山川、自然文学情有独钟。他的《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三部小说被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眼下,阿来正在读美国作家艾温·威·蒂尔所著的《美国山川风物四记》《中国青藏高原鸟类》。
作为学者型作家,写出非虚构名著《瞻对》的阿来,对历史、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历史角”的书桌上,我们发现,近期集中在凉山扶贫的阿来,正在看《宁远府志》,这是清代嘉庆年间修的一本西昌地方志。离开“历史角”,穿过客厅往前走,来到阿来最严格意义上的“书房”:一张书桌,三面书墙。古今中外,各种书籍,满满当当。阿来说,这里是家中最重要的阅读场所。其中一格书柜,则放置着他作品的各种版本。
■张杰刘可欣
A
移步换景
读书要善于切换思维
出书房门,阿来打开卧室,呀!两边床头柜,各有高高一摞书。不远处的卫生间,洗手台上,也有十余本书。家中各个角落的柜子,一打开,全都是满满的书。他的家,整个就是一个大书房!阿来说,在一个地方读累了就换一张桌子,切换场景的同时也切换了思维。这种移步换景式的读书方法,十足有趣。这并不是阿来全部的书。在省作协的办公室,也存放了不少书。
来成都之前,阿来在老家马尔康生活。所以1997年之前,“在马尔康家中的书,一本也没有搬到成都来。我回老家也要读书。”此前在《科幻世界》当主编,阿来想起来,“还有一批书在杂志社的仓库里。”
对古典音乐的欣赏,与阿来的阅读与写作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阿来家中客厅最显眼位置,是一台唱机。旁边是两列排列整齐的古典音乐唱片,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等。看书的时候,室内正流淌着舒伯特的一首钢琴曲。阿来说,除了在表达情感,乐曲同时也在书写一个世界——阿尔卑斯山中湍急的溪流以及溪流中的鳟鱼。“你听,像不像山间泉水互相追逐。”阿来有点手舞足蹈了。身处家中却能感受到来自阿尔卑斯山的微风和水声,音乐带来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在他看来,从音乐中能够感受到流动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体验是有益于写作的。阿来又抽出一盘莫扎特的《安魂曲》。正是这首乐曲,给阿来在汶川地震后救灾现场的深夜里,深深地安慰,甚至陪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云中记》。
B
利用碎片
形成自己的阅读链条
随着信息载体革命的深入,阅读的概念越来越宽泛。广义的阅读载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对阅读、信息载体的革命,阿来抱有开放的态度。他认为,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盛行,只要利用得当,对阅读其实能带来很多便利,“比如我,经常出差,只要有信号我就在手机上的移动客户端读书,最近从《二十四史》读到《元史》。这些史书有很多卷,要天天背身上,不太现实。但是,手机网络一打开,就能查看。而且电子查阅很智能,一个人的名字在一部书里出现了多少次,可以快速统计显示出来。”阿来感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能帮助我们迅速找到自己想要寻找的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就像我们随身带了很多座图书馆。有人认为互联网会带来传统文化的某种撕裂,其实,那跟互联网技术本身无关,而是人自己的问题。”
不少作家应邀给读者开书单,阿来很少这样做。但他愿意并且多次分享他的阅读方法。他的分享,有一个核心词:“链接”。意思是,每个人都要进行延展性阅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怎样进行“链接”呢?阿来认为,这种“链接”就像我们刷微信朋友圈一样,读到一处,再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就不断进行相关点的阅读。阿来不是很认同对“碎片化”这个词语的负面理解,“很多时候,读书也是碎片化的,只不过这个碎片化,比网络上的碎片稍大一些。不管是什么碎片,到最后,必须将这些碎片化的点打通连接起来,将阅读的内容系统化,让阅读成为逻辑自行展开、自我生长的链条。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比如,阿来从一座城市里的花草,链接到一座城市的历史。“我当时读关于成都的诗歌,就对成都的花草进行了‘链接’。最早我在读杜甫诗歌,知道杜甫的茅屋位于浣花溪,院里种满桃花,当时城里的人竞相来看。读着读着我便想,当时杜甫的居所位于成都郊外,那么,城中心历代都流行什么花呢?我便查到了贾岛的‘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又查到陆游的‘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原来,海棠与梅花都曾在成都恣意开放。我认为寻找成都的记忆,用‘链接’式阅读方法将关于植物的历史挖掘出来,这就是一种文化。”
C
涉猎广泛
关注人文地理史志
2017年1月,阿来出了一本名为《当我们谈写作时,我们在谈些什么》的文学演讲集,这本书收入了十篇他在各种公众场合所做的文学演讲。阿来谈写作,谈文学。涉及到关于文学的意义、价值,文学在当下存在的问题等,见识独到,观点新颖,表现出强大扎实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深度。值得一提的是,阿来也深入系统地谈了他对于阅读的思考,其中所暴露出来的他的阅读量之大、涉猎之深、眼光之敏,令人敬佩。
细读《当我们谈写作时,我们在谈些什么》里的文章,能窥视出阿来的阅读世界。一篇谈非虚构文学的文章就涉及到众多种类的书。让读者跟着长见识。比如《美国梦寻》《二战回忆录》《大河湾》《江城》《陈寅恪的最后20年》《发现李庄》《黄河边的中国》《中国在梁庄》《马帮旅行》《被遗忘的王国》《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等。最近几年,关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书,有很多,成为著述、出版的一个热点。对人文地理史志有深切趣味的阿来,更早、更深地涉及到这一领域,收获颇丰。比如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很出名,但阿来说,斯诺还曾写过《马帮旅行》,1931年,斯诺由越南河口,经昆明,过大理,出腾冲,到缅甸,随马帮进行了探访旅行。
《封面新闻》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雪波)为充分发挥植物检疫在生态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今年,马尔康市林业和草原局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
马尔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尔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