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旺盛的火苗映亮脱贫奔康之路
绿水青山中的马尔康城。周乐天摄
马尔康市木尔宗乡莴笋喜获丰收。方驰摄
马尔康干部群众手牵手跳锅庄。扎西东洲摄(资料图片)
5月初,海拔3000米的马尔康市木尔宗乡斯米村,蔬菜种植大户邵建康组织当地村民种下200多亩“种都青”莴笋苗。“7月,我们就要把这片无公害种植的莴笋卖到成都人的餐桌上。”脸上晒得黝黑的邵建康说,100多名村民在基地边打工边学技术,除去每亩地每年700元的流转金,人均年务工收入在3000元左右。
此时,数十公里外的马尔康松岗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园内,机器轰鸣。由浙江嵊州、四川崇州投资共建的这个园区,将是马尔康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园区。“它将建设成为我们县域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马尔康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加紧建设的一期3500平方米标准厂房今年9月将建成投用。
变化,憧憬,这片红色土地未来更可期。马尔康,是阿坝州州府所在地,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缺粮时,阿坝州各族人民群众向红军提供了超过1000万公斤粮食,有力支持了长征。
近年来,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马尔康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围绕脱贫和巩固提升任务,下足“绣花”功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努力让当地群众过上好日子。
2017年,曾是高原藏区连片贫困县之一的马尔康市,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摘帽”不是终点,马尔康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发起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千日会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方驰 周德丽
聚力经济发展 产业就业多点开花
产业发展一直是高原难啃的“硬骨头”。
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集体经济和加工经济,马尔康陆续制定《产业扶贫政策》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率先提出农村集体经济“六有”标准,根据全市105个村选定的项目情况,给予每个村5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产业资金扶持。全市820户贫困户领到市财政人均35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
产业资金的牵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全市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旅游等产业项目1227个。沙尔宗镇的哈休面粉、梭磨乡的大白菜、脚木足乡的青脆李、党坝乡的牦牛养殖等村集体经济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日部乡是离马尔康最远的乡镇。在色江村合作社办公室,驻村干部何鑫和村民在网上直播带货,推介当地特产红皮土豆。经过发展,当地10个村集体合作社分别发展了高原油菜、红皮土豆、牦牛养殖、野生菌等特色产业,通过线上线下灵活销售,2019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52元。
在马尔康城市核心区,占地3200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己吸纳近10家电商团队入驻,电子商务示范点遍布各个乡镇。西索良品、慈愿藏香、兴农等本土企业在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和自媒体平台发展,开辟新的商机。
截至目前,马尔康市105个村实施农村集体经济项目169个,每个村均形成1-2个集体产业。2019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09.95万元,主要涉及种植、养殖、旅游服务、土地流转、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现在,每个村都有当家产业实现全覆盖,有能力的农户都有稳定增收项目,既实现产业增收,又确保贫困对象稳定脱贫。”马尔康市农牧局局长朱学军说。
就业也在深入推进。在马尔康市就业局办事大厅,全市999户、3659名农村劳动力实名动态数据库映入眼帘,他们的用工诉求一目了然。马尔康市就业局局长张玉萍介绍,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战机,马尔康以就业援助、就业培训、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为主要工作措施,每季度开展1次招聘会,开展各类培训7期712人次,向浙江、成都、崇州等地劳务输出972人次,让越来越多的当地青年走出大山。
同时,马尔康市创新生态扶贫就业路径,开发护林、护草、护河岗位1008个,通过个人申请,安排88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8名有特殊困难的农牧民就业。“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每个有劳动者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张玉萍说。
聚力环境整治 乡村旅游处处美如画
毛木初村是马尔康全域旅游建设重点村。
走进毛木初,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坐落在青山环抱中,农家乐、茶吧、文化体验馆开门笑迎八方来客,小溪穿过村庄,让旅游小村更显得气韵生动。
今年“五一”假期,毛木初的“颜值”受到成都游客一致好评。
村支部书记马永莲笑呵呵地解释说:“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干了三件事,一是搞‘厕所革命’,动员群众改厕16座,游客体验好;二是打通‘经脉’,建了污水主管网和垃圾房,解决了村内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的问题;三是环保养土猪。村投资80万元,集中建设生猪养殖集中区,设42个养殖房,由村民带猪入驻、分区养殖,同步还配套环保治理设施,实现污染集中处置,达标排放。”
近年来,马尔康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及村容村貌提升目标和任务,将美化、亮化、清网、换牌等十大行动工作任务细化到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已集中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70吨、村内水塘14口、村内沟渠453公里、村内淤泥103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99吨、残垣断壁72处。2019年,全市“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完成改厕828座。
人居环境的改善,既展现了马尔康人脱贫“摘帽”后的精神面貌,又提升了村寨的“颜值”,还让马尔康的旅游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几年,与卓克基土司官寨景区一路之隔的西索村逐步实现整村开发民宿、农家乐等配套项目,吃上了“旅游饭”。每年7月至8月,全村农家乐300多个房间全部爆满。截至目前,西索村已发展农家乐42户,一次性可接待游客628人,平均每户收入达1.4万元,最高农户全年收入12.8万元。
2019年,松岗镇柯盘天街文化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景区大门口的直波村借旅游“东风”,摸索出符合村情、民情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该村以“支部+合作社+农户”为主线,利用村集体土地建设自驾游营地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村委会从2017年开始出租自驾游营地,每年收回租金11.6万元。同时,村民在村里办起了藏家乐和茶馆,生产的阿坝中蜂蜂蜜、土鸡蛋、藏香猪肉十分畅销。
据统计,2019年,马尔康市共接待游客112.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030.35万元。
聚力基础提升 筑牢脱贫奔康根基
加快实施基础扶贫行动,全方位补齐发展短板,是马尔康脱贫奔康一个重要的抓手。
2019年年初,马尔康市实施交通大会战,投资9955.96万元,实施交通项目99个,投资和工程量创历史之最。盘点工程清单,20条通村路、50条村内道路、30座桥梁、101.3公里新(改)建乡村和组户道路,让马尔康乡村路网血脉更畅通。
面对7个乡镇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马尔康精准实施国道317线还建公路、省道220线日部至热足段公路新(改)建等重大项目,让数千名群众出行不再难,让土特产品能第一时间畅通无阻地运往全国各地。
农村饮水难也成为过去时。近年来,马尔康市投资1210.3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项目30个,全市群众都用上了安全饮用水。
双江口和金川水电站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龙头滩、呷博等水电站即将竣工投产。松岗500千伏输变电电网和白湾110千伏输变电线路迁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马尔康电力外送通道将被打通。
通信网络不再成为乡村与城市交流的阻隔。2017年以来,马尔康市移动、电信、联通运营商和铁塔公司共投入资金11174万元,新建铁塔35座,铺设光缆1780皮长公里,消除无信号村16个,全市105个村完成了4G提升改造。
豪迈征程弹指一挥间。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马尔康儿女正用他们灵巧的双手,一针一线精心绣制脱贫奔康美丽新画卷。
新闻推荐
政协第十四届阿坝州委员会召开第35次党组会议暨第36次主席会议
本报讯(实习记者赵明月薛德凯记者姜国春)4月9日,政协第十四届阿坝州委员会第35次党组会议暨第36次主席会议在马尔康召开。州...
马尔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尔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