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錾变通途 交通惠民生 写在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开工之际

阿坝日报 2020-03-26 14:47 大字

编者按:备受关注的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开工动员仪式于 3月26日在汶川举行。该项目作为四川省首个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着眼“脱贫攻坚的典范、民族团结的桥梁、绿色发展的示范”定位,建成后将减少公路对沿线自然保护区影响,促进大熊猫世界遗产地等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进一步缩小阿坝州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时空距离,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群众致富奔康,该项目的开工翻开了阿坝州交通史上的重要一页。

■吴汉东 记者 姜国春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阿坝州走过了沧海桑田,刻下了一段段峥嵘岁月,绘就了一幅幅璀璨的交通历史画卷。

云天万里,风烟寥阔。如今的阿坝,一座座桥梁让天堑变通途,一条条高标准的柏油路、水泥路、高速公路蜿蜒盘旋在高山峡谷之间、通向四方……

从无到有

打通藏寨羌乡路

将历史的画卷一页页掀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阿坝人民在推进高原交通建设奋斗历程中的磅礴气势呼之欲出。

据《阿坝州交通志》记载,解放前,茫茫阿坝大地没有一寸公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被高山、草地围困,被峡谷、激流阻挡,食盐、茶叶、布匹等基本生活用品全靠人力背挑或牲畜驮运,仅依赖一些崎岖险窄的古驿道或沟涧间危险的溜索维持运输和通行。

解放后,1951年3月开始修筑成都至阿坝县的“成阿公路”,至此,阿坝州才开始建设了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三万多工人参与,历时四年八个月,1955年11月10日,全长506公里的成阿公路全线通车典礼大会和剪彩仪式在刷经寺举行。

“成阿公路”的贯通,结束了阿坝州无一寸公路的历史,与内地连接起来,打开了阿坝州通往外界的大门,对阿坝州地区经济起步、发展起到了先行作用。

“成阿公路”建成后,州内其他公路陆续得到修建。1953年至1961年期间,先后修通了刷经寺至马尔康至金川至丹巴、松潘至南坪、茂县至黑水、卓克基至两河口至抚边等公路;1962年至1965年,州内已有公路和桥梁得到部分改建或整修,使断头线路得到联道和沟通,并在1965年4月建成了抚边至小金公路;之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末,茂县至北川、松潘至平武、南坪至文县、郎木寺至玛曲、壤塘两河口至甘孜州翁达等联通阿坝周边地方的公路相继建成,并修筑了大量通往乡间、村寨的简易土路。

阿坝州在改善交通的路上一刻不停。1980年3月,阿坝州建立“油路指挥部”,开始对全州干线公路进行拓宽改造和“黑色化”。1984年后,结合国家“以工代赈”政策,全州干线公路加宽改造得到深入推进。1987年,小金汗牛公路通车,标志着全州所有地区实现通公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无到有,一条条沥青路、水泥路、通村路将藏寨羌乡连接起来,一切因路而美、因路而富、因路而变。

从少到多

织密立体交通网

“以前,村民的生活所需物品全靠人背上来,天蒙蒙亮就出发,要晚上九、十点钟才到家。”小金县美兴镇卯梁村是高半山贫困村,随着道路交通的不断改善,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今年67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吴元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道路便利带来的好处。

2014年3月,村里抓住脱贫攻坚的大好时机,国家投入近400万元对原有的泥路拓宽、硬化,同时完成了近8公里道路的修建,让水泥路连接到家家户户。

道路的改变,促进了村民思想的改变。村民们调整100亩山地,种植了大黄、一支蒿、羌活、当归等高山药材,亩产值近万元,比原先单纯的种植胡豆等农作物收入翻了3番以上。

卯梁村的发展只是阿坝州交通道路大发展的一个缩影。大道如网、长路似虹,纵横交错。构建立体交通网、带动经济发展是阿坝州坚持不懈的追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州委、州政府提出“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改线、打洞、联网、上等级”的公路建设总构想。进入21世纪,阿坝州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得到质的飞跃。

——2003年9月,全国生态示范路、文明样板路川(主寺)九(寨沟)路建成通车;全州第一座航空机场九黄机场正式通航;

——2004年12月,成阿路上的咽喉——鹧鸪山,被一条长4448米的公路隧道贯通,标志着长期制约全州交通的主要瓶颈被打开;

——2007年10月,州内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朗(木寺)川(主寺)二级公路在若尔盖大草原上建成通车;

——2009年5月,全州第一条高速公路都(江堰)映(秀)高速建成通车;

——2011年2月,全州第一条铁路成(都)兰(州)铁路(过境段)正式开工建设;

——2019年5月,全州第二条高速公路汶(川)马(尔康)高速试运行105公里。

沿着这个时间轴不难发现,从山水阻隔到交通连“线”成“网”,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国省干线路不断提档升级,农村公路不断延伸覆盖,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快构建,在阿坝大地上,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

从慢到快

交通提速已先行

“1984年,我来马尔康上班,那时候从成都到马尔康要走3天,现在一天可以跑来回,高速路全面通车后就更快了。”马尔康公路管理分局退休职工黄海兰在马尔康工作了30年,作为基层的公路养护工,鹧鸪山上的大雪是她与老一辈养护工的心结。

“当时,鹧鸪山上全是土路,一遇大雪天,过往的车辆便无法通行,有时一堵便是一天。”1982年,18岁的宋良千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全州海拔最高的鹧鸪山302道班参加工作,那时的情景他还记忆犹新。2004年,鹧鸪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车,原来爬山1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到9分钟,大雪纷飞翻越鹧鸪山的情景便只存于老一辈阿坝人的记忆中。

一个个民生交通项目掷地有声、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稳步推进,蔚为壮观地彰显着阿坝交通事业的民生深度和广度。

交通事业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截至2019年底,全州拥有九黄、红原两座支线机场,在建铁路两条366公里,在建高速公路三条45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39万公里。全州三级及以上客运站18个,三级(不含三级)以下客运站190个;客运车辆3768辆(其中旅游客运1761辆);开行省际班线10条、市际班线83条、县际班线113条,实现了全州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全覆盖和城市公交“一卡通”,乡镇和行政村客车通达率分别达98.22%和98.4%,其中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

一个个沉甸甸的数据,承载着阿坝干群千百年的梦想,既体现了阿坝交通辉煌的发展成就,也饱含着阿坝人民执着的追求。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重整行装再出发。当前,阿坝州紧紧围绕“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落实交通强州方略,打造“四向通道”推进全域开放,全面完善“三环十廊多点”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预计到2035年,将建成“连接顺畅、服务现代”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新闻推荐

弘扬爱国爱教守法持戒 的优良传统 教育引导 僧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本报讯(记者叶其军唐俊锋)3月16日,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克宁来到马尔康市昌列寺开展“两联一进”活动时强调,要继续弘扬爱国爱...

马尔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尔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