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难返 唯有通过文学回望阿来、徐可、葛水平相聚宽窄巷子细数“故乡的针脚”

华西都市报 2019-12-15 03:44 大字

故土难返 唯有通过文学回望 徐可、葛水平、阿来(从左到右)相聚宽窄巷子,细数“故乡的针脚”。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生命开始成长的地方,更是作家写作一生回顾的永恒母体。

12月14日,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家阿来,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散文家徐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来自山西的小说家葛水平,以及作家蒋蓝、熊莺、杜阳林、《中国作家》佟鑫等人相聚宽窄巷子见山书院,以“故乡的针脚”为名,以各自的故乡经验为基础,分享了对故乡与远行之间关系的深思。

阿来说故乡:

“我写过的,都是我的故乡”

“爱故乡,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也要警惕,避免用浪漫主义的情调,刻意美化故乡。”在阿来看来,在语言系统中,有一些词汇显得比较泛滥而空洞:乡愁。“怀念故乡,我想说,不管是在文学上和生活上,对待故乡这个概念,要尽量避免陈词滥调,态度要真实。不要虚伪矫情。”阿来曾经多次提到,很多人往往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大概念、口号层面,却对具体的一条街、自己脚下的土地,缺乏足够的好奇心。

“我20多岁开始写作,就一直想弄明白,我的故乡到底跟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到底跟别处有何不同。我想弄明白很多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故意渲染神秘。在我看来,文学应该是建立个人与世界的联系,我就去寻找这个联系。”阿来说。

熟悉阿来的读者不难发现,不论是早期的诗歌还是小说、非虚构创作,故乡马尔康是他文学创作里的精神原乡。1989年,阿来怀着满腔激情,走出家门,翻越雪山,漫游若尔盖大草原。1994年5月,在马尔康,高原上的春天刚刚开始,阿来打开电脑,写了一行字:“那是个下雪的早晨……”开始了《尘埃落定》的创作之旅。而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是以发生在他家乡的一场大地震为背景的故事。阿来说,“我的写作,其实是一直围绕着我的故乡。我一直从各个方面去表现我的故乡。到今天为止,我很多作品,都是在围绕以故乡为核心的一组词汇进行。那么你说,我爱不爱我的故乡?”

“故乡的概念,也是从最小的家出发,由小到大,逐渐长大,成为更有意义的故乡。”阿来坦言,自己的故乡概念就是不断扩大的,“如果说,过去我的故乡是一个村,现在我的故乡,比我出生的村、乡大得多了。在我的心里,我的故乡范围之大,差不多覆盖整个青藏高原的东部。我写过的,都是我的故乡。”

徐可说故乡:

“回望故乡,不是刻意美化故乡”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是一位在散文创作上成就斐然的作家,其多篇散文被选入各种选本及中小学语文课本。曾获中国新闻奖、丰子恺中外散文奖等。此次来到成都,徐可带来他的最新散文集《背着故乡去远行》。对于故乡这个概念,徐可认同阿来的观点:“我一直都认为,回望故乡,不是刻意美化故乡。这一理念,也一直贯穿到我的写作中。我写这本《背着故乡去远行》,重点在于‘远行’,背着故乡的目标是去远行。”徐可还提到,“我也常常在思考:故乡为什么往往是乡村,而不是城市?或许因为城市比较容易千篇一律,而乡村却各有不同。”

葛水平说故乡:

“再想要回到故乡,也回不去了”

葛水平来自山西,在农村长大。她的作品以农村题材居多,承继了“山药蛋派”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体现了乡村田园的诗性之美。其所创作的当代农村题材小说,比如中短篇小说集《花开富贵》中,将农村人的心酸、揪心,想改变又无能为力、想出人头地却又处处小心翼翼的感觉刻画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葛水平成了作家,早已经离开故乡,在城市里生活。她怀念自己的故乡,当再回到故乡,却感觉格格不入。“我是在土炕上长大的,我很喜欢土炕,我在城市的房子里,也专门做一个炕。但我知道,这么做只是一个形式罢了。离开故乡,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难以避免的命运。因为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养分不足以让他成长。”她说,总结来说,很多农村人一辈子奋斗的目标,就是背景离乡。最后,葛水平语调里难言复杂,“我已经背离了我的故乡,也已经丢失了我的故乡。我纵然再想要回到故乡,也回不去了,只能通过文字,通过文学作品,去回到故乡。”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阿坝州举行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人员和集体座谈会暨颁奖仪式

本报讯(记者颜天杰)11月27日,阿坝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人员和集体座谈会暨颁奖仪式在马尔康举行,给予马雪霏等37名...

马尔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尔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