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道出一段暖心的故事
■记者 梁敏 赵凌
“非常遗憾没有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但是泽肯、骆梦鸽的名字和相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梦笔山留下了我的伤痛,可正是因为有泽肯、骆梦鸽他们这些好心人,在我们遭遇不幸时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让我们在寒冬的高原感受到了温暖和真情,他们就是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3月9日,阿坝新闻网邮箱收到这样一封感谢信,寄信人是一位名叫张书健的达州人。
感谢信叙述了整个事件的缘由:2018年10月5日18:30分左右,张书健一行四人在马尔康市梦笔山垭口欣赏高原美景时,一辆停在路旁的房车突然失去控制向他们身后冲来,将张书健的妻子任晓燕撞倒,并从她的身体上碾压过去,同行的朋友陈重明被撞出几米远,还将一位来自厦门的游客撞倒推行了几米并压在车前保险杠下不能动弹。陈重明的妻子刘琳第一时间拔打了110,但因离城较远,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得到帮助,正在孤立绝望的时候,路过此地的众多好心人停下来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他们帮助我们救助伤员,在我们极度绝望的时候陪伴安慰我们,还为我们送来了食物,在医院急救时帮忙张罗,在法院调解时帮我们收集证据……”张书健在信中说。
我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通过张书健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到了泽肯。“这是一件小事。”泽肯简单的一句话回绝了记者的采访。经过几番周折,泽肯最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采访中,80后干警泽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是件小事”。
“当鲜活的生命遭受死亡威胁时,作为司法干警,更作为一名党员,我会义无反顾地走上前去,尽我所能去挽救每一个生命。”泽肯对记者说。
他回忆说,10月初的梦笔山垭口路面湿滑,路边的观景台上还有一些积雪。他与女友从小金返回马尔康路经此地时,发现有人在路边哭着慌张求助。
“我们看见有一人被压在一辆房车车轮下,另一人躺在车后的血泊中。同行的人们马上开始救援,有的找来石头垫在房车车轮下预防再次下滑,有的寻找千斤顶,有的找来铁铲,好几位在当地工作的工人也加入了进来。用千斤顶稍微抬高了车身后,大家用手在伤者的身下刨出了一个土坑,把他拉了出来。”
向医院求救的电话打出以后,心急如焚的张书健询问有没有人能够代替受伤的驾驶员开车尽快送伤员去医院,“我感觉自己有义务帮助他们,就坐进了驾驶台。”去医院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前来的救护车,在把重伤员任晓燕送上救护车后,泽肯继续开车将受伤的陈先生送至州人民医院。
后来得知,任晓燕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在安慰张先生的同时,泽肯想到张先生一行人在州内人生地不熟,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便,就把联系方式留给了张先生。
梦笔山下的格桑花
格桑花是人们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它美丽而不娇艳,喜爱高原的阳光而不畏严寒风霜。骆梦鸽就是这样一位阳光、善良的阿坝女性。
“那天是霜降,已经比较冷了。我们帮着把伤员抬到车上,根据游客的意愿安排了分步送医,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真的没有感觉自己有多了不起。”
“当时,我们把来自厦门的游客从车轮下移出来时,发现他伤势严重,表现出了因为压迫缺氧的状况。”说起救援时的情景,骆梦鸽仍有一些遗憾,她参加过单位组织的急救培训,但因当时对伤者的具体情况不明,伤者的同伴担心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她未敢开展急救。这名伤者不幸离世后,她感到非常难受。
通过简短的采访,这位细致、善良、冷静的藏族姑娘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灾难发生到张书健再次来马尔康进行法院调解,她和泽肯一直默默的帮助着张先生。
记者手记:
泽肯和骆梦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大山的孩子,同样的质朴谦逊、眼神同样的清澈明亮,他们都谈到了同样的一个话题——环境的影响让他们乐于伸出援助的手。在平凡中彰显正义和大爱。泽肯、骆梦鸽以及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的所有人,对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阿坝好人形象作出了完美的诠释。
新闻推荐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建+对口支援”创佳绩2月21日,是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派驻马尔康对口支援临时党支部成立一周...
马尔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尔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