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之花在阿坝大地绚丽绽放
■记者 邹阳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阿坝州13个县(市)的各个广场上都会聚集起藏、羌、回、汉不同民族的群众,伴着旋律优美的锅庄音乐,各族干部群众跳起欢快的锅庄,大家手拉手围成“同心圆”,演绎“最炫民族团结风”,开启愉快的晚间模式。
2012年,州委书记刘作明在阐释之所以提出“二十字”总体工作要求时强调,团结是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第一基石,只有坚定不移地用发展的举措促进民族团结,用发展的成果巩固民族关系,才能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六年创建路,共筑团结梦。
如今,在阿坝大地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各族群众始终休戚与共、团结融合,“民族连心桥”在潜移默化中稳稳架起,“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正在这片神奇壮美的土地上描绘着。
同心——
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阿坝州作为地处西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同样也是革命老区,因此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将直接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立夏以后,阿坝的气候渐渐温和,以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原瓦切长征纪念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在这些地方,当地老人口中至今还流传着让人为之动容的红军故事;各地纪念馆里,收藏着珍贵的革命文物,真实地记录着80多年前阿坝人民为红军长征作出的重要贡献。
发展中的阿坝,城市在变新、农村在变美,而民族团结的传统却始终没变。
“历经生死考验、踏遍千山万水,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播撒。”黑水县沙石多乡境内,红军长征翻过的昌德雪山依然巍峨。
时光回溯几十年前,万里长征中的红军战士正是带着当地群众自发筹集的粮食,由当地藏族群众主动带路,历经艰难险阻,九死一生,成功翻越昌德雪山,坚定迈向胜利的前方。
几十年过去了,雪山脚下的昌德村村民并没有忘记这段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家家户户都能讲述红军的故事,就像家族传承一般从未断绝过。”该村村民罗尔基木说,大家也没有忘记这份融入血脉的红色记忆,“就是凭着向红军学习的这股劲,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过去,革命先辈与阿坝各族人民共同战胜了一切困难;如今,党和政府以民生为本,带领93万各族群众正走向另一个胜利。
“坚持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原则,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和繁荣自治州”写入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正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有了制度保障。
追昔抚今,“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等思想,已在阿坝大地生根、发芽。
同行——
各民族阔步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走进阿坝州各县(市),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有序的房屋、宽阔平坦的公路、郁郁葱葱的树木,记录着阿坝州各族人民共同前行、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轨迹。
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奔康路上,各民族同行。
阿坝县甲尔多乡正达村是典型的半农半牧藏族聚居区,走进村里,干净整洁的环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前村子脏得很,我们老百姓也没有爱护居住环境的意识。”对于村容村貌的改善,70多岁的头戈老人感触良多。
去年年底,头戈老人一家依托藏区新居改造搬进了新家,纯木的装修、崭新的家电,让一家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70多年了,第一次住这么好的房子,国家给了一些补助,修新房我们自己也没出什么钱,花钱置办了点新家具,我住得踏实。”老人的话令记者动容。
党的一个又一个好政策,持续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窝,快速提升民族团结的热度。
春节前夕,红原县邛溪镇玛萨村的银木亲放寒假从西昌回来发现,自己的家已从简易的石头房搬进了米黄色墙面的砖瓦房。
“一学期没有回家,这一幕简直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考虑到银木亲和妹妹银木初都还在上学,家里只有她们67岁的外婆尕洛老人一个劳动力,帮扶单位还为他们家购买了全新的家具家电。“我回来后外婆告诉我说,村干部叫她搬新家了,可是没想到还能拎包入住,把她高兴坏了。”
对于党和政府的帮助,银木亲充满了感激,她告诉记者,自己大学读的是幼师专业,红原县也比较缺这方面的人才,毕业后一定会回来工作回报家乡。
通过不断地发展前行,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阿坝告别了“出行靠走路、照明靠点灯、喝水靠肩挑、通讯靠吆喝”的历史。目前,全州农牧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各族群众演绎出一幕幕奋力脱贫、致富奔康的幸福画卷。
同进——
唱响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快乐歌谣
唱羌歌、跳萨朗、喝咂酒……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羌族同胞们都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羌年。
阿坝州作为全国主要的羌族聚居区,每到这个羌族人民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日子,全州各个村寨的羌族同胞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欢庆羌年。一场接一场的庆祝活动,向全世界展现着羌族儿女的热情和羌乡大地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节庆搭台,经济唱戏。近年来,全州各县(市)通过举办各类传统节日活动,全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依托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资源,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搭建起对外经贸旅游合作交流的全新平台,让少数民族群众“唱着山歌融入时代,拥抱世界”,一曲曲汇聚阿坝各民族共同心声的华美乐章由此高昂奏响。
理县的桃坪羌寨、黑水的羊茸哈德、红原的安多部落……充满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让不少少数民族群众“放下锄头搞起旅游”,鼓了钱包。
“幸福的日子越过越美,欢乐的歌儿越唱越甜”。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各民族群众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团结繁花,绽放阿坝。
近年来,全州上下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氛围,各县(市)在强化保障中统筹推进,在宣传引导中统一思想,在区域协作中共建共享,在教育培训中提升素质,在维护稳定中构建和谐。
截至目前,全州298个单位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省、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91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89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分别受到国家、省、州的表彰;2017年12月,九寨沟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正在阿坝大地谱写,93万各族儿女也正心连心、手挽手,昂首阔步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壮美的瀑布、静谧的原始森林、古老的冰川雪峰……海螺沟,一向是自驾出游的好去处,不过,来往交通略为不便,即使在...
马尔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尔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