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年 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成都商报 2018-05-12 07:54 大字

□成都商报评论员 马天帅

10年前的今天。首次经历地震的我,在一阵慌乱、无序和恐惧之后,和同事一起,前往汶川。

瓢泼大雨湿透了我的T恤,脚下是不断的余震——那一刻,我发现“大地在颤抖”并非文学上的一种夸张。

10年过去,这段经历仍然挥之不去。残垣断壁、山河变色……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么渺小”。

都汶路中断,我们绕道马尔康,抵达汶川,想去震中映秀。出汶川10多公里,道路仍未抢通。让我震惊的是即将抵达县城的一群人:他们从都江堰徒步,翻越数座陡峭的、几乎六七十度坡度、不断落石的高山,跑过仍不时垮塌的塌方区,他们有的花了三四天时间,有的时间更长。他们之所以如此冒险,是因为他们有亲人在汶川,在通讯完全中断之下,他们想最快知道亲人的音讯。

我震惊于他们脆弱身躯下爆发出的惊人意志:人固然渺小,但人的意志却足够强大。

灾区的采访,我不断见证着这种强大,“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汶川挺住 中国加油”。为这些口号作注解的,是一群群出现在灾区的救援力量、医疗者、志愿者……

曾记否,那个“逗乐了悲伤中国”的可乐男孩薛枭?后来他去了可口可乐工作;

曾记否,那个举牌“长大了我要当空降兵”的程强,后来果然成了一名空降兵;

曾记否,那个痛失爱女的北川妈妈杨建芬,在连遭丧女和丧夫打击后,仍然“永不放弃”;

成千上万志愿者奔赴灾区,成为了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灾的发端;

10万对口援建大军,把废墟变成了家园。山东大道尽头,连接着一个“新北川”;崇州的重庆路已然成为旅游环线;

震中映秀已从之前的纯农业小镇发展为今天的乡村旅游大镇;车厘子已成为汶川的一张新名片;电子商务已成为青川等地的重要经济支撑……

今天,我们重返汶川。

“以吾惨痛之心,堆砌残缺之文字”,衔哀致诚,缅怀那些在汶川地震中遇难、失踪的同胞。

袅袅青烟,寄出哀思,他们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朋故交,一面之缘,甚至毫无交集的一个名字。

灾难带给我们的,并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而是关于一个个肝肠寸断记忆里,那一个个鲜活的名字。

今天,我们缅怀过往,更要重拾那些曾经鼓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10年前,他们用生命让我们学习着生命,用人性让我们学习着人性,用灾难让我们学习着灾难,使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认知,升级、更新、重建、扬弃我们自己,从十年前的那一刻,到十年后的今天,从未停歇,也不敢止步。

否则,那是对逝者怎样的辜负与遗忘!

新闻推荐

全州首个红十字 赈济救援队成立

本报讯(记者泽英)4月16日,州红十字赈济救援队组建仪式在马尔康市举行,这标志着阿坝州首个红十字赈济救援队正式成立。仪式上,宣读了同意成立阿坝州红十字赈济救援队的批复,并组织学习救援队工作手册及...

马尔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尔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