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马儿上大峰
■曾晓鸿
出发
从马尔康出发,大约过了双柏乡,接到四姑娘山管理局朋友的电话,他问我到哪里了,并说如果到县城就把帐篷带上去,明天我们上大峰。原本打算不去小金县城的,但听他这么一说,看来只有去一趟县城了,因为行前不知道要去大峰,身上的厚衣服只有一件防风抓绒衣,也没有准备药品和干粮,所以必须进县城买点必需品。
在小金县城吃过午饭,随便到商店买了一套秋衣秋裤,在药店里买了治头痛的氨林酚加胶囊和消炎的诺氟沙星胶囊,在超市买了一包沙琪玛、一瓶泸州老窖。
日隆镇上只有零星的本地人。在管理局的宾馆里安顿下来后,我们驱车进入长坪沟拍么峰。在路上,天一直阴沉着脸,此时却云开雾散,太阳从云层里露了出来。在长坪沟逗留了十多分钟,我们又驱车朝猫鼻梁赶,猫鼻梁是拍四姑娘山全景的好地方。我们到了那里,已有七八辆车停在路边,十多台相机静静地指向四姑娘山等待日落的一瞬间。这十多号人,有从稻城来的,有从新都桥来的,有准备去贡嘎山的,也有准备去丹巴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相互叙述旅途中的秩闻趣事。
天渐渐暗了下来,四姑娘山顶峰始终没有出现人们所期待的霞光。
从猫鼻梁下来,我们到镇上吃豆腐鱼。辛辣的鱼肉,和着冰凉的啤酒,心想外面一定在飘雪了。但望望窗外,映入眼帘的始终还是繁星满天的睛朗天空。
上山
早晨八点钟开始上山。
天气不是太好,对面山上的秋林里,鸟声此起彼伏,纷纷炒作有可能变天的消息。
去年我曾登过一次大峰,知道从日隆镇到一号营地要经过一条长得让人窒息的斜坡,所以早早就爬上了马背。在锅庄坪赶上了一群游客,他们正纷纷从马背上下来,举起相机朝着四姑娘山狂拍。我们在朝山坪休息时,这群游客从我们身边风一样超了过去。
我的马是我们这支马队的头马。我双腿一夹,马儿嘚嘚地穿过一片浓密的橡树林、一片长满稀疏荒草的开阔地,我才收住缰绳,看看身后,伙计们还在朝山坪尽头的树林边慢悠悠地移动。
我的马被他的主人唤做青马,后来在营地,我知道了其它三匹马的名字,它们分别叫老黑、红赤、黑棕。它们都是本地产的典型的山地马,善于爬坡上坎,并且温顺似羊。它们没有北方草原上那些同类的高大身躯,也没有引人注目的漂亮马鞍,就连缰绳,也都是用廉价尼龙绳做的。它们在这美如仙景的地方下着苦力,由于它们长得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又那么一般,所以,在它们的一生中,能够记住它们的游客,恐怕寥若晨星。
我下马等身后的伙伴们,青马用它那清澈的目光望了望我,然后就埋头吃起身边的草来。我取出一只苹果,掰成两半,一半塞进青马嘴里。它大口大口地咀着,还不住地点头,好像在说,嗯,不错不错!
在朝山坪超过我们的那群游客,被我们在海拔3500多米的打尖包再一次赶上。打尖是本地话,意思是吃便饭。此时,这群游客正分蹲在几块石头上打尖,有的手拿黄瓜大咀,有的捧着面包猛吃。看看时间,还不到十一点。
我们也在此下马休息了几分钟,再出发时,这群游客还在打尖,丝毫没有出发的意思。问了一位旁边的女向导,她说他们的屁股都被马磕烂了,已打算回日隆镇去。
我们在高出打尖包两百多米的地方吃过午饭,又继续上行。灿烂的阳光让这个秋季的午后显得格外透明和清澈。抬头望望天空,一只鹰在我头顶不远的地方静静翱翔,它那“V”字形的身影迅捷无声地掠过前面的山岗和草坡,它让我想起了藏族民歌里唱的一段歌词:当雄鹰飞过的时候,雪山不再是从前模样,因为他那翅膀的阴影,曾经抚在了石头的上面。
山上
在秋风中上了大峰,海拔4500米的营地到了。三位高山向导开始忙着搭帐篷。
搭好帐篷,我和朋友出发到垭口拍照片。从营地到垭口,要经过一片高山草甸和大片的冰碛石。南边一道长长的山梁挡住了阳光,整个大槽笼罩在巨大的山影里。
有一群藏雪鸡在南边那道山梁的下面觅食,这群雪鸡队伍大概有二十多只,估计是由数个家庭组成。朋友有400毫米的镜头,便蹲下身子悄悄向它们移过去。我和向导坐在阴影里的一块巨石上等他。
“今年收入好不好?”我问向导。
“还行。”他说。
“你今年四十几了吧?”看他一脸的沧桑,估计比我大许多。
“只有三十多。”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笑了一下又说,“压力太大了,所以显老。”他停了一下,接着说,“修个房子要十多万,房子修完就好了。”
我点点头,递给他一颗巧克力。
我俩都一言不发的咀着巧克力。我抬头望了一下北边洒满阳光的山峰,无意中看到大峰顶上的经幡,在幽蓝的天空下闪耀着亮光。一会儿,传来一阵隆隆的巨响,抬头一看,一架飞机正从空中飞过,机身在还照着阳光的高空闪闪发光。
大约五时三十分,我们到了海拔4800多米的大峰垭口,巍峨的幺峰突然从一块岩石的后面跳了出来,仿佛从天而降。
我们一边向上走一边拍近处的雪山,远处的流云。西边开始出现了晚霞,气温迅速下降,我不得不一边拍照,一边不停地活动身子。当幺峰顶上一缕霞光退去后,黑夜便像水一样从山谷里漫了上来,一眨眼的功夫,四周的山峰和峡谷就消失在了黑夜的后面。
收拾好器械下山,三十多分钟时间就到了营地。当晚的晚餐很丰盛:米饭、腊肉炒白菜、生姜炒肉丝。饭后喝了一瓶白酒,然后各自回帐篷睡觉。帐篷外偶尔响起一两声马的响鼻,还有远处哗哗的水声,除此就只有我的心跳声,在如此寂静浩大的夜晚,人的渺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同行中的一位伙伴闹高山反应,折腾到凌晨三点多钟才稍微平静下来。我却自此没了睡意。好不容易有了点儿睡意,又被一阵沙沙的响声惊醒,那是从帐篷上面传来的,仿佛有无数蚂蚁在走动。等我出去小便时,才知道那沙沙的响声是结霜的声音。我在旷野里只站了几分钟,背上就铺了一层薄霜。我打着寒颤,钻进温暖如春的“奥索卡”睡袋里,一直到六点半钟才恋恋不舍地钻出来。
上大峰
清晨七点,我们三人又沿着大槽上山。因为是刚起床就上山,所以一迈脚就感到双膝酸疼无比。过了垭口,我的双脚终于恢复到了常态。站在垭口一块突兀的岩石上回望身后,看到浓密的山雾从山下涌上来,将大槽填了个严严实实。我闭上双眼,极力想象自己像鹰一样张开双翅,在风的护送下,掠过云海,掠过峡谷,掠过崇山峻岭。
过了垭口上面那段斜坡后,太阳从云层后面露出来。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让我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倦意,真想找一处避风的洼地,美美地睡上一觉。云雾来得快,散得也快。幺峰从刚才的浓雾中完全露出了她姣好的面容。从昨天到今天,四姑娘山算是给足了我们面子,即使是在云遮雾罩的黄昏,只要我们需要按快门时,她们都会尽可能从云雾后面露出她们的笑脸。我们在离峰顶一百多米远的平台上逗留片刻后,就又开始向上进发。一路上没有多少雪。在临近峰顶的几处残雪上,有一些杂乱的脚印,估计都是那些远道而来的登山者们留下的。峰顶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旁边那座一人高的嘛呢堆,被地震震掉了三分之一多一点。我们花了十多分钟时间,用片石把它砌回了原来的高度。前面是巍峨的幺峰,后面是连接天地的云海,云海的后面是绵延至天际的苍茫雪山,雪山之上,是蔚蓝色的天空。这是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至美景色,是一种只有在极高山上才能领略到的大美,它是登山者在历经千辛万苦登上顶峰之后山神给予的奖赏。我们一边吃东西一边看四周美景,在海拔5037米的顶峰享受近在咫尺的阳光的抚摸。
下午下山,在半山的牛棚子看到一群武装到了牙齿的外国登山客在棚子外面的草地上埋锅造饭,看到一身便装仿佛串门访友的我们,眼里都写满了无尽的诧异。
新闻推荐
图为执法人员正在开展路检路查民声·监督接送病人车辆为什么不能进入州医院停车?一群众来信反映:近期,我陪亲属多次到州医院就诊,不急的时候都是步行的。但是有次有点急,就开车到州医院,结果门卫不让进...
马尔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尔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