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科技应用研究与服务

阿坝日报 2020-08-24 08:58 大字

第一节农林牧水科技

一、农业科技

阿坝地区古代先民的原始农业生产技术,经历了火耕、锄耕和发达的锄耕或犁耕3个阶段。解放后,在岷江上游及其支流两侧出土的石斧、石铲、石凿、圆形石刀、三角形石锉等农器和墨质陶器,经考古论证,其时代相当于战国早期的无双耳陶罐,表明在战国时期,这一带就有了锄耕农业技术。理县佳山寨传说最早来到岷江上游的戈基人用牛耕地,后羌人祖先仿制成功,表明战国中晚期农业已进入犁耕时期。秦统一中国后,移民阿坝地区,中原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引入,氐、羌人在岷江上游一带大量开垦土地。宋朝至清道光时期,由于土屯制、土司制、改土归流先后在阿坝地区不同程度的推行,部分地区由封建领主经济转向封建地主经济,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开始有耕地规划、作物栽培、田间管理、农田水利等技术。20世纪初,鸦片侵入阿坝地区,烟民成群、烟地剧增、农田锐减、生产荒芜,造成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大倒退。到国民38年,还较普遍存在不犁地、不除草的粗放耕作、广种薄收的现象。1950年后逐步禁除了鸦片,恢复了粮田,农村搞集体经济,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发展农业机械,农业技术得到发展。70年代中推广建立公社、大队、生产队、生产组的农科组织(内设农科网)。1978年,中共十ー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兴农得到较普遍推行,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在农业机械方面1980年,全州机械化耕作面积达30.6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同年,以电为动力的粮食脱粒机得到较普遍推广。

在品种改良方面70年代初,州农科所陆续培育出阿单1~6号玉米杂交种,1979年,推广中单2号、丹玉6号、成单4号和阿单2号、5号、6号高产抗病杂交玉米良种22万亩,占玉米总播面的65%,平均亩产202公斤,共增产约1.25万吨。1985年,玉米良种播面占玉米总播面的86%。50年代中期,推广南大2419小麦良种,平均亩产56.5公斤,60年代推广“阿波”“六棱”等反修良种,平均亩产100公斤。70年代在高寒地区推广西藏“肥麦”,在河谷地区推广“繁六”等良种,平均亩产130公斤(在金川县安宁公社一、二大队种植时,亩产曾达475公斤)。1985年全州小麦良种普及面积为92%。1976年起,推广肚里莲、牡丹、昆仑1号、2号等高产抗病青稞良种,1978年平均亩产126.5公斤,比本地青稞增产70%到100%。1985年青稞播面全部实现良种化。50年代末60年代初,引进马铃薯良种获得成功。1974年引进南湖塔、疫不加等良种,平均亩产比1949年增产275公斤。1985年胡豆种植技术实现地方良种化。

在栽培技术方面从50年代起,推行冬前耕翻板地,进行玉米双行错窝密植,改小麦、青稞的撒播为条播,普遍进行中耕除草。60年代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推进复种轮作。80年代初,推进“七五”计划中的科技星火计划;引进玉米覆盖栽培技术。1987年,地膜玉米平均亩产475.5公斤,到1988年累计推广地膜玉米栽培9万亩。

在施肥方面针对过去藏族、羌族聚居区不施用人粪、屎的习惯,50年代起,推行施用农家肥,60年代以后还逐步推广“三圈(羊圈、牛圈、猪圈)到田”和配合使用化学肥料。从70年代起,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绿肥种植,改良土壤有机化学物的结构。

在农业区划方面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把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列为首项全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简称农业区划)。阿坝州始于1980年6月州人民政府召开的汶川会议。在汶川县普查试点的基础上,全州13个县先后分成4批上马,相继开展了资源调査与区划。1981年5月,阿坝州农业区划委员会成立,随后各县相继设立相应机构。到1990年止,全州共投入专项资金1132万元(其中,州县财政拨款222万元,州县集资761万元,省级以上业务部门专项补助149万元)。按照国家、省、县3级区划原则,各县先后进行了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壤普查、草资源调查、畜牧业区划、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林业区划、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农业气候区划、种植业资源调查与种植业区划、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中草药资源调查、农业机械化区划、乡镇企业区划、农村人才资源普查、农业经济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农业地貌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共计14个项目的资源调査与区划,并完成了一系列的有关专题调查。为完成这项工程,全州共调动科技人员2000名,四川省农区委副主任甘书龙,省区划办主任黄为鸢,四川大学教授周寿荣、吴月良,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赖守悌,中科院成都分院工程师沈正兴、刘淑珍,四川省气象局工程师沈正怀,省林业厅工程师吴定流等先后进州指导和讲学。州人民政府连续召开五次会议(即1982年5月的汶川会议,1983年1月理县会议,1983年10月南坪会议,1984年10月马尔康会议和1986年12月的马尔康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10年来的资源调査,全州共形成995万字的文字报告和417幅图件。州和县分别撰写了《土地资源概査》《土壤普查》《草资源调查》《畜禽品种资源调査》《畜牧业区划》《林业区划》《农业气候区划》《种植业区划》《水利化区划》《中草药资源普査》《农业机械化区划》《乡镇企业区划》《农村人才资源普査》《农业经济区划》《农业地貌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等报告及配套图件。

·州志办提供资料记者 龚绍珍 整理·

新闻推荐

阿坝州完成农网改造 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6月30日,随着理县夹壁乡至马尔康市梭磨马塘110千伏线路工程的成功投运,阿坝州已全面完成“三区三州”农网...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