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脱帮扶稳稳守住幸福
■实习记者 王永杰 记者 田敏 颜天杰孟波
时间:2020年4月15日星期三
地点: 理县米亚罗镇胆杆村
脱贫后怎样才能保持政策稳定、巩固已有成果?4月15日,记者一行在理县米亚罗镇胆杆村采访中找到了答案:延续驻村帮扶,及时发现、消除返贫隐患;继续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果;强化产业扶贫,拓宽致富门路……帮扶不断线,才能稳稳守住老百姓的幸福。
胆杆村是米亚罗镇唯一的高半山村,由于地震后搬迁至河坝,大部分土地被闲置,农户收入明显下降。2014年,胆杆村被识别为贫困村后,该村以精准脱贫为契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升民生保障水平,2017年,实现贫困村退出。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5407元。
延续帮扶力量“亲起来”
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扶上马”,也要“送一程”。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除了继续强化资金、项目等政策支持力度外,在胆杆村,由一名联系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个驻村工作队、一名第一书记、一名农技员组成的“五个一”帮扶力量对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丝毫没有放松。
理县人民法院是胆杆村脱贫攻坚的帮扶单位。在近几年的扶贫帮扶中,该帮扶单位争取胆杆梁子保坎项目专项帮扶资金20万元;投入4万元硬化村活动室院坝;投入6万元为村活动室添置厨房设备、维修党建活动室;投入3万元为困难群众购买生活用品、添置家具、家电等;投入1.2万元为困难群众修路、硬化院坝……
“在疫情期间,帮扶单位还为我们购买口罩、消毒液等医用物资,让我们十分感动。”胆杆村党支部书记阿朗根告诉记者,得益于各方的帮扶力量和支持,现在胆杆村越来越好了。
对于村民阿斯满来说,每月能够按时领到“生活费”是她最开心的事情。“现在每个月能领到210元的低保,基本够我的日常开销。感谢党和政府出台的好政策。”阿斯满老人感激地说道。
2017年,阿斯满和儿子斯旦真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不仅如此,当年,斯旦真还被聘为生态护林员。“驻村工作队就像我们亲人一样,关心我们母子的生活,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要脱贫,也要巩固。2019年,州川西国有林保护局确定胆杆村为“两联一进”帮扶单位。立足该村实际情况,当年,州川西国有林保护局划出12万余元的森林抚育任务交给该村村委会,由村委会聘请村民完成相关任务,让村民从中受益。
壮大集体经济 “牛起来”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是胆杆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另一大经验。
2016年,该村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如何利用政府补助的45万元产业扶持基金来提升村集体经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经过全村村民集体讨论,决定利用高半山的草场和牧场发展牦牛养殖,这样既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又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增收。”阿朗根告诉记者,胆杆村海拔高、空气好,青草丰茂,适合牦牛养殖。
2017年,该村通过村民大会决定充分利用政府资金投入,成立村集体经济嘉豪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利用胆杆梁子2000多亩的草山资源,科学加大牦牛养殖规模,形成集体、农户、合作社共同经营的模式。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209股,其中集体198股、6户贫困户每户1股、出让草场的村民占5股。2019年,有118头牦牛,按照每头每年260元的利润上缴集体,共计30680元。在第一次分配中,先把利润的882元分给6户贫困户,735元分给出让草场的村民入股。第二次分配中,按照每人139元再给全村所有村民进行分配,其余资金集体提留用于后续发展。
2019年是黄红星第二年领取集体经济分红。他告诉记者:“村党支部用党建经费为我们贫困户入了股,自己没有出一分钱。去年一共领了981元,前年领了849元,太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关心了。”
七村联办牧场也是胆杆村的集体经济。去年共实现收益7.5万元,人均500元。目前,在集体经济带动下,全村共有牦牛450头。
强化产业扶贫“富起来”
4月15日一大早,俄玛基吃完早饭到地里喷洒肥料。“这批莴笋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从耕种到丰收大概需要70天左右,正好可以和内地莴笋上市的时间错开,卖个好价钱。”说起自己的蔬菜种植,俄玛基显得十分开心。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俄玛基利用自家的两亩多地发展蔬菜种植。“驻村工作人员经常给我送种子、送肥料,农技员还会时不时来帮我查看有没有病虫害。”俄玛基告诉记者,不要小看这两亩地,要是蔬菜种得好,一年能多挣几千元。
丈夫去世后,俄玛基和儿子何良彬、何良勇相依为命。由于家里缺乏劳动力,再加上子女的教育费用,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14年,在精准识别中,俄玛基被认定为贫困户。在多方力量的帮助和协调下,俄玛基一家人在2017年成功脱贫。
蔬菜种植一直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去年,胆杆村全村种植莴笋、白菜等共计233亩,产量达到790吨,为全村村民带来约100万元左右的收入。
除了蔬菜种植,胆杆村贫困户余社明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脱贫。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2017年,他用产业扶持资金把自家空置的两个房间改为了民宿接待游客,还开了个小卖部。
依靠旅游业,余社明一年大概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真正实现了通过自身努力和帮扶走上了脱贫奔康之路。“我们村还引进了旅游公司来开发康养项目,这让我对以后旅游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据了解,2018年,胆杆村与理县上古天真旅游康养有限公司签订旅游开发合同,该项目拟分三期开发,将形成精品度假民宿、中医康养等生态旅游产品,带动村民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从而实现致富奔康。目前,一期项目正在建设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科)近日,理县毕棚沟景区开展了安全防疫演练,演练内容为景区开园后,景区体温检测点发现游客体温异常,联合多部门采取应...
理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