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下观心灵日常中蓄诗情
三江水摄影作品
■何琴英
语言有很多种,人类的语言、自然的语言、宇宙的语言;交流的语言、书面的语言、艺术的语言……它的形成、发展、变化是天、地、人在无垠世界的特殊路径和“道”融其中的九九归一。
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每个阶层、每个族群、每种生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也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寻找自己的“代言者”或者代言方式。就人类来讲,除了和书写符号共生的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它们还可以是画面、可以是声音、可以是舞蹈、可以是光影……摄影语言便也是其中一种。
我不懂摄影,但摄影师三江水的摄影作品却每每让我越过某些文字的矫情、割裂或冰冷,眼前一亮,心灵一震,或激越、或悲愤、或祥和、或宁静、或沉醉、或深思……
三江水的作品是一扇万物平等的生命之门,闪耀着善良、慈悲又智慧的光泽。那里有沧海桑田的宁静、有年迈从容的青春;有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苍凉、有懵懂年少的洁净纯真;有锣鼓喧天的坝坝戏、有山歌飞越的天籁之音;有轻舞飞扬的节律,有拈花一笑的禅意。在三江水的镜头下,一草一木、一牲一畜都是自然的珍贵馈赠,都玉成了生命长河中不可或缺的链接与温情。
他的镜头像显微镜,总是捕捉万物细微处的一瞬,力求精准,以刹那定格永恒,在人与人、人与物、光与影看似随意自然的组合中,参差对比,源起于“象”,达意却无穷。看三江水的作品,总让人觉得是在看一部生命大片,由视觉而起的内心情绪的节奏变化和意蕴感知,让人猝不及防,瞬间扣响心门,这大概便是摄影的“象”、“意”转换、诠释功夫之所在吧。
他的镜头更像人世间的发问者,让现实人生必须在闹腾里保持沉静、在肆意妄为里被道德律法束缚、在喧嚣中秉持公正审视。他的《扩城》《哭泣的小黄车》系列作品便似一个忧心忡忡的教导者,用一帧帧不和谐的画面、线条、色彩告诫我们,决不能眼光短浅、道德失范、行为失矩,更不能自断将来、剥夺大地母亲哺育万物生命的权利;他的《社会风景》组图行走凡尘众生,“观物取象”,洗尽铅华、“极饰后素”,用黑白世界的寂然淡定提醒我们,我们的双眼永远要聚焦那些热气腾腾、永不耀眼,甚至终有一天衰老到不知归途的平凡生命。那些平凡生命的喜怒哀乐、荣辱兴衰、生老病死,才是一个民族永远看不见的城墙,才是大地之上根深叶茂的生生不息,是沧桑黄土里开出的花朵,永不凋谢。
时代日新月异,技术突飞猛进。从技术层面讲,摄影早已无需胶卷。但是,在汹涌而来的读图时代,当你想有效使用任何一种语言时,渐渐被工具、物欲榨干了情感的现代人,渴求、期盼的难道不是图像背后的诗意关注、不是诗意关注之上直达内心的柔软温度和呢喃抚慰?否则,语言天然承担的内在的艺术特质如何外化、文化功能如何凝聚、交际功能如何达成?
他的镜头如实记录婆娑世界,然后用真心和才情捂热,交给观众一个有温度、有厚度的光影世界,呼唤、建构着一个不浮躁的、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现实社会。
摄影是摄影师个性化的摄影,摄影也一定是表达大众意识的摄影、记录社会实践的摄影,并且饱含着摄影师一颗洁净的心,以及慈悲、睿智的神,这样的摄影便能为时代立像、为生命代言。这样的摄影师不多,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艺术风格三结合的三江水却是其中一个。
●绵阳晚报摄影记者王勇(网名三江水),从事新闻摄影8年,先后发表摄影专题故事170余期,单幅千余幅,现为绵阳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绵阳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画报特约摄影师;先后荣获全国晚报优秀新闻图片、中国地市级新闻奖、四川省新闻摄影奖等金银铜奖20余项;《中国高考》获人民摄影“金镜头”奖,并在山西平遥国际影展展出;摄影作品《理县夬儒节》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近两年致力于世界摄影史学习及影像评论,先后在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发表影像评论10余篇。
新闻推荐
羌寨木锁寿命长一把木锁用千年在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一个叫“小琼羌家”的屋子里,摆着三把木锁,旁边写着“千年木锁”的...
理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