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三年 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四川农村日报 2019-12-19 06:00 大字

一箱箱苹果整齐地码放在配送车里,准备发往外地。

蔡康林介绍快递超市。

依托阿坝州正在建设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在汶川、理县等地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杨光富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12月17日,“双十二”后的第一周内,四川阳光共配物流有限公司在汶川、理县等地的快递量出现爆发式增长。阳光共配总经理蔡康林介绍,今年以来,公司在汶川每月分送快递约8000件,在“双十一”后的快递高峰期,单月已突破10000件;在理县,月均快递量早已突破10000件,“双十一”后已达15000件。

2017年,阳光共配在汶川、理县、九寨沟等地建设了县、乡(镇)、村三级物流快递共同配送体系,为农村电商发展先行探路,目前已运行了3年。记者近日走进阳光共配在汶川、理县等地的县、乡(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点,了解该公司如何通过共同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电商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模式创新

县乡村三级覆盖填补到村配送空白

12月8日下午,26岁的阳光共配“快递小哥”周前伟开着绿色小货车,给汶川县绵虒镇每个村级电商便民服务站送快递。在羌锋村,他把22件快递包裹放在村电商便民服务站的货架上,仔细核对了快递数目后,匆忙赶往下一个站点。

阿坝州因为面积大、地广人稀,加上道路运输路途较远,给农村地区群众收取快递、邮寄包裹带来诸多不便。快递包裹能够及时送达村级便民服务点,这得益于阳光共配3年前依托阿坝州正在建设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在汶川、理县、九寨沟等地探索建设的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共同配送体系。

“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快递物流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蔡康林介绍说,“特别在阿坝州广大农村地区,因为地域广、居住分散,村民在网上购物后,各快递公司往往只能配送到县级,老百姓要取快递,要么赶很远的路到县城取,要么通过农村客货物流从县城带回去,很不方便,这是我们成立农村物流快递共同配送体系的初衷。”

所谓农村物流快递共同配送体系,就是阳光共配整合县域内多家物流企业,在到乡(镇)、村物流配送上进行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实现配送到点、全面覆盖。2017年以来,阳光共配以理县、汶川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将物流快递业务分别植入到理县58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汶川县100个电商便民服务站点及九寨沟县76个电商便民服务站,开展县、乡、村三级双向物流快递配送工作,阳光共配每月实现快递物流下乡派件100万余件,乡村揽件20万余件。

“目前,阳光共配已整合安能物流、百世物流等物流企业,同步还与中通快递、圆通速递、百世快递、韵达快递、中国邮政等多家快递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开展到乡(镇)、村物流配送工作。包裹送过来以后,我们在县级快递超市(县级仓储物流中心)按不同乡镇进行分类存放,便于集中统一配送。以汶川为例,由于该县一共有12个乡镇,我们在快递超市里为每个乡镇都准备了一个隔间,用于分类存放快递。”蔡康林说。

有了这个共同配送体系,快递小哥们只需将各个快递公司送至阳光共配的包裹,在县级快递超市分门别类放好,随后驱车到各个乡(镇)、村便民服务站点配送,既优化了流程,又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包裹到乡(镇)、村便民服务站点后,再由各便民服务站点统一通知村民过来取件;同时,便民服务站还有效组织时令农特产品“上行”,助力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流通体系建设,解决了末端配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成效显著

从县到村快速送件电商网络上行下达

12月8日,当周前伟将快递送至绵虒镇便民服务站时,负责在站点收发快递的村民王明香就一一做好记录,然后按照快递单上的电话,挨个通知大家过来登记、领取快递。

绵虒镇居民左述英很早就在站点等候:“我前两天在淘宝买的衣服,今天就到了,很方便!隔壁邻居还在网上买了洗衣机,也是阳光共配送到家门口的。”

“老百姓网购的商品以衣服、鞋袜、家用电器、食品等为主,这段时间因为‘双十一’刚过,快递量比较多,多的一天要送400-500件,距离县城最远的村有100多公里,虽然距离远,但我们很少延误,从县城到村,大部分都是24小时内完成送件,老百姓都很满意。”周前伟说。

当日,在汶川县城的阳光共配快递超市(县级仓储物流中心),一箱箱苹果整齐地码放在仓库里,准备发往外地。

“这些苹果是村民主动运过来的,我们负责发货。村民也可以就近把要发走的农产品放在乡(镇)、村的便民服务点,我们派车过去拉。”蔡康林说。

快递超市也准备了不少标准统一的泡沫箱、纸箱,方便农产品包装。汶川县龙溪乡大门村果农王学强一大早就用小车运了10件糖心苹果到快递超市准备发货:“昨天我的苹果下树后,通过微信朋友圈,在网上就把苹果卖光了,下单的客户有省内的,也有来自广东、江西、海南的,售价是8.8元一斤,每件10斤。今天因为要到县城办事,顺便就把苹果运上来了,现在有了阳光共配的快递超市,大家网上出售农产品确实方便了,快递发送的苹果,省内明天就到,省外后天就到,效率很高。”

王学强告诉记者,他家有3-4亩糖心苹果,目前临近销售尾期,出售了2000余斤,其中1000余斤批发给当地电商,另一部分通过网上出售。由于他的家距离县城40多公里,有1个小时的车程,他还可以在村级便民服务点发货。“网上售出的苹果,我们要精心分选,果子重量在4两至8两,因为品相好,根本不愁卖。这其中到村的快递物流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让好的农产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王学强说。

“现在村上有电商便民服务点,快递到村方便了,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了车厘子、糖心苹果等农产品,村民也可以多付1元钱服务费,直接在村上发货,很方便!”羌峰村4组村民苏子强说。

稳步发展

当好农民“贴心人”摆脱高成本压力

在快递超市里,记者发现了一个用塑料筐装着的“特殊包裹”——几只活兔。这是一位村民在网上下单后,由其他快递公司送到县城快递超市,再交由阳光共配配送的。

“这是三江镇草坪村一位村民购买的兔子,是我在负责配送,前两天到了4筐,今天2筐,后面还有几筐,一共有20-30只。这位村民在三江镇电商服务中心的便民微信群里给我们留言,说准备发展养兔事业,先在网上购买一些准备试养,所以我知道这个事情。”阳光共配业务经理夏晓青说,“我们除了做到24小时送达,到村物流配送还要做到人性化,如果兔子饿了,我们还要给兔子喂饲料,确保活兔完好无损送到农户手中,对于客户邮寄的冷冻食品,我们还有冰箱进行妥善保管。”

记者在汶川、理县等地走访发现,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于网购的认可度也在不断升高,服装、食品、家用电器,甚至生鲜、活物等都在村民的网购之列。

阳光共配搭建的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共同配送体系,既方便了群众,又促进了农产品对外销售,不仅成为农民“贴心人”,也让不少从事电商事业的农村创业人员直接受益。

“不管天晴下雨,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进行配送,遇到道路不畅通时,经常晚上8-10点才能回来。”蔡康林介绍。

目前阳光共配共有车辆17台,其中汶川7台、理县5台、成都5台,集装箱货车、冷链车、金杯车、小面包车等一应俱全。运营过程中,县、乡(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点的外墙装修,电脑、运营车辆等成本投入,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不过,蔡康林也透露,3年来,因为车辆磨损、燃油、保险、人工成本等费用较多,也让阳光共配的运营成本高企不下,以汶川为例,已连续两年亏损。

“经过3年探路,我们在汶川、理县、九寨沟积极建设共同配送体系,农产品上行的量有了显著提升,从而降低了单件快递出村的成本,同时,积极开展为老百姓‘顺路带货’等业务,公司的亏损情况正在逐年改善。”蔡康林说。

蔡康林介绍,阳光共配今后的运营思路是“快递物流保成本,商贸流通促发展,专线物流解难题”。由于目前阳光共配只有快递物流一项业务,保成本比较困难,阳光共配将在快递物流基础上叠加服务:一方面要开通商贸物流,在便民服务点开展“粮油下乡”“金融惠民”等服务,让老百姓在村里就能购买价格亲民、品质优良的粮油商品,享受便民惠民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将开通九黄专线,为农村客户带来优质专线服务,从而让公司实现收支平衡,摆脱运营成本过高的压力。

新闻推荐

理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旅游 形象标志、旅游宣传口号暨诗歌散文

本报讯(记者颜天杰)11月22日,记者从理县县委宣传部获悉,为进一步提升理县旅游形象、扩大旅游知名度,全面打造公认的旅游形象标...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