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留日波村

遂宁日报 2019-12-16 05:30 大字

文/卜凯

前不久,我随遂宁市船山区人社系统帮扶干部一行驾车沿国道、乡道、村道,一路七弯八拐,顺沟缓慢上行,抵达理县上孟乡日波村时已是午后。甫一下车,顿觉光影鲜活起来,光阴舒缓起来,初冬深邃起来。

日波村村支书杨友明换好一身藏族服饰,手捧洁白的哈达迎向我们:“每次,我都是以这种方式,欢迎远方的客人,今天自然也不能例外。”踏进老杨家开的民俗,看看挂牌价:每天包吃住120元;一点也不贵。尽管这样,老杨还悄悄向我透露:“靠发展旅游、卖果蔬、采药材……村里条件好的家庭,年收入20、30万元不在话下”。

说得兴起时,老杨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于我们日波村的村民而言,幸福就是在山上放牛羊,山下种果蔬,家里开民宿,岁岁年年,过着惬意的小日子,静静地看着雪山四季容颜变换,慢慢变老”。

日波村是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村寨,村民的房屋因山就势、傍山傍水、自然布局、错落有致,既不失传统特色,又不乏现代生活气息。全村由雪山、峡谷、森林、溪流、寺庙、古战场遗址等组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游客到村里旅游春季可看花、夏季避暑康养、秋季赏彩林,冬季观雪景。

我去到日波村时,国庆刚过,在这个游客熙来攘往的村庄里,家家户户崭新的小楼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招展;漫步在栋栋民宿间,藏式风格的装修,分外舒适,就这样“一见钟情”了。

不觉,夜幕降临,乡村院坝间,村民与八方宾朋开始点篝火、跳锅庄。过去,这样一般只在重大节日时才会出现的场景在如今的日波村是夜复一夜地上演着。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人们对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的褒奖。穿上传统的藏袍,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舞姿曼妙、步履齐整。熊熊的火焰点燃了大伙儿的激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个个同心圆化成了欢腾的海洋。

篝火旁,日波村村民对遂宁相关部门的对口帮扶表示由衷的感谢。村支书老杨告诉我,日波村有村民112户528人,通过遂宁派来的专业人士手把手培训酒店管理、中式烹饪、果蔬栽培与管理、创业意识提升等,现如今,村里90%以上的人家搞起了乡村旅游。杨支书的小儿子上大学也是学的旅游专业,毕业后,就回村里大显身手。

篝火旁,我还认识了“哈达驿站”的管家胖姐。她长在东北,退休后就来到这里,不觉已4年。胖姐说,在她管理的那家客栈,无论藏族元素还是汉族元素都能找到,虽然价格要贵点,但不少是回头客,一般情况下,还得提前预定。几年间,胖姐生活在日波村,工作之余,泡上一壶好茶,一边赏四季美景,已舍不得走了。

清晨,清脆的鸟鸣把我从梦中唤醒,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干净洁白的被子上。透过窗户,只见雪山、彩林下,田园间耕作的村民、打太极的大爷大妈、徒步的背包客、背着画板的学生......他们正踏着露水,迎着朝阳,开始各自忙着各自的事儿。这一切,是如此地和谐。

逗留日波村时,恰逢周末。村里游客络绎不绝,相比于其他紧邻国道、省道的“网红”景点,“偏居一隅”的日波村也如此热闹,着实令我有些纳闷。细细想来,还真是有缘由的。这里,乡村旅游根植于乡村,回头客的口碑,或许就是不错的广告。

新闻推荐

理县织密民生“保障网”提升百姓幸福感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今年以来,理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关注最弱势、最困难、最需要关怀的群众,不断改善民生,加...

理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