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理一家亲”全域帮扶很贴心

四川日报 2019-08-13 06:00 大字

“欢迎,欢迎,看到车牌,就晓得是你们来了。”7月30日,仁称斯关又见到了熟悉的面孔,虽不能一 一喊出名字,但她知道,他们都是来自遂宁的干部。,“遂理一家亲”全域帮扶很贴心。

住在理县夹壁乡长河坝村的仁称斯关一家现在摘了贫困户的帽子,家里种上了成片的蔬菜,丈夫也找到了工作,“这个家,遂宁干部帮了不少。”

“遂理一家亲,我们就是要像亲人一样。”遂宁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刘旭介绍,遂理一家亲,是遂宁和理县用了7年时间结下的深情厚谊。2012年以来,遂宁市选派多批次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奔赴车程350公里外的理县,为理县发展添砖加瓦。去年10月,29名遂宁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队员进驻理县。

7月29日至31日,“2019援藏纪行”报道组走进理县,跟随援藏干部,寻找“遂理一家亲”的鲜活案例。

□本报记者 袁敏

集群作战 73个机构结对帮扶

理县薛城镇大岐村海拔2200米,沿着Z字形的挂壁路上山,这是一段8公里的水泥路,也是进出大岐村的唯一通道。

穿过石片垒砌的寨门,羌寨大岐村就出现在一片难得的开阔地带。虽是盛夏,进村仍能感受到寒意。

“欢迎遂宁来的朋友。”4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左映峰热情地迎上来。在遂宁市“全域帮扶”理念推动下,大英县回马镇花园村与大岐村结成了帮扶对子。

“王主任,今年的李子快熟了,欢迎来尝尝。”记者采访间隙,左映峰接到遂宁来电,拉大嗓门回应。电话那头,是日常对接结对帮扶工作的大英县回马镇党政办主任王永辉。

今年6月,大岐村甜樱桃成熟。在王永辉和遂宁帮扶人员吴燕成的联络下,村里1000余公斤甜樱桃以集中订购的方式外销大英,一次性收入70000余元。“这东西金贵,超过两周卖不出去就坏了,大英这次帮了大忙。”

8月,大岐村的青脆李将迎来收获。如何给今年丰产的李子找个好出路?

2018年,在“全域帮扶”理念推动下,来自遂宁的四川纵横投资有限公司和理县的四川阳光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结对,共同思考理县特色农产品的外销。理县企业负责组织当地货源,遂宁企业则利用其成熟的营销渠道对接好市场。

即将开始的青脆李销售季,两家企业已提早签订合作协议。“老家遂宁组团买点,再加上两边农业公司的销售渠道,今年村里的李子应该不愁卖。”吴燕成说。

“攥指成拳,遂宁的对口帮扶是集全市之力的集群作战。”刘旭介绍,对口帮扶理县,不仅仅只是冲锋在前的29名援藏干部,遂宁全市统筹了17个机关部门、13个乡镇、9个村(社区)、3家企业、16所学校、4家医院及11个乡镇卫生院等共计73个各类机构,与理县相关机构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

产业推动 农旅融合实现增收

土豆烧牛肉、土鸡野菌汤……7月30日,在完成白菜收割装车后,长河坝村10余名村民走进村里的遂宁饭店,来自遂宁市船山区唐家乡的刘长春、易金华夫妇端出一盘盘好菜。

长河坝村,往下是毕棚沟,往上是米亚罗,317国道贯穿长河坝村而过。2016年,刘长春夫妇来到长河坝村,租下村民房屋经营餐厅和客栈。“守着黄金旅游线,车多人多,就能赚到钱。”

遵循阿坝全域旅游理念,为贫困乡村植入更多旅游元素,实现家门口变现,成为遂宁援藏工作队的共识。

在遂宁援藏工作队统筹下,依托贯穿全村的317国道,一条独具特色的嘉绒藏族民族风情街正加紧打造,街上有了太阳能路灯,有了统一店招,居民房前都有了漂亮的花台。上山步道观景台、旅游厕所等更多旅游基础设施也在逐步添加。同时,更具民族风情的锅庄晚会,也将在村里恢复起来,并成为固定节目。

投入200万元,村民陈强建起村里规格最高的酒店,“楼顶再建几间全通透的星空房,城里的年轻人特别喜欢。”

湍急的杂谷脑河穿流而过,在80公里外的理县薛城镇甲米村,村民也开始了新尝试。

“个头大,结得多,今年辣椒能有个好收成。”65岁的张云华,是甲米村的种养大户,百余箱蜜蜂和2亩多地的李子树,是家里的稳定收入保障。今年5月,张云华又在李子树下套种免费发放的“蜀香二号”辣椒苗。

2亩多地的辣椒苗,一季可持续收获5批次,预计收益在1万元左右。“这让家里又多了一条增收路子。”张云华倍感欣喜。

欣喜的,不仅仅只有张云华。“种植没有技术门槛,市场也有缺口,这是可以在当地扎根的持续性产业。”刘旭介绍,“蜀香二号”辣椒种植,是遂宁援藏工作队在理县广泛推广的农业项目,主要针对高半山地区的果树林间套种,同一地块实现两次收益。

目前,遂宁已先后投入援助资金120万元,在理县高半山贫困村建设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区。“蜀香二号”辣椒苗在理县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420亩,8个乡镇300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人才互动 壮大本地人才队伍

“有美女医生,全家人都放心。”7月30日下午,在理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一名正在接受剖腹产后康复理疗的年轻母亲这样说。

年轻母亲口中的“美女医生”,就是来自蓬溪县的妇产科医生姚凌云。

去年10月,姚凌云随遂宁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来到理县。虽还是熟悉的岗位,姚凌云也有些不习惯,“理县医院的硬件设施已有一定基础,但还是缺乏医疗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是脱贫奔康路上尤其关键的因素,也是理县倍感稀缺的资源。

从2012年遂宁第一批帮扶队伍进入理县开始,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帮扶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今年年初,遂宁新选派的20名优秀医务工作者走进理县,分别进入县和乡镇两级医疗机构。

“要让沉睡的仪器动起来,不然太可惜了。”姚凌云与另一名来自遂宁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合作,在理县人民医院首度开展腹腔镜和宫腔镜临床应用,让当地妇科临床诊疗水平直线提升。

变化不只于此。理县卫健局局长王鹏介绍,仅医疗卫生领域,遂宁近年已先后在理县投入185万余元,在米亚罗镇建起了健康小屋,在薛城镇建起了理县第二医疗卫生应急分中心。同时,通过“院院结对”的共建计划,遂宁15家医院(卫生院)与理县15家医院(卫生院)结成了帮扶对子。

同时,理县的医务人员也分批走出去,到遂宁接受技能培训。“今年,我们将有80名医务人员‘走出去’。”王鹏介绍,这80人来自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优秀村医等3个层级,将分批走进遂宁各大医院跟岗实训。

人才交流不仅仅在医疗卫生领域。今年,围绕教育培训、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全域旅游等多个领域,遂宁和理县两地将继续推动两地干部人才资源的共享共育。

“理县先点单,遂宁再上菜。”刘旭介绍,根据理县发展的实际需求,遂宁将为理县输送最适合的专业人才,同时,遂宁也将结合自生优势,为理县本地干部人才培养搭建更多通道,“壮大本地人才队伍,才能带来理县发展的持续动力,这也是我们共建‘遂理一家亲’的核心要义所在。”

新闻推荐

在家门口就买到 新鲜实惠的蔬菜 找“症结”开“药方”,益民集团让市民买菜更方便

益民菜市新鲜蔬菜价格便宜周末,王小姐拿出手机,打开京东APP,在京东到家里面选择益民菜市,各种蔬菜、肉类、海鲜、干杂……就...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